前言
在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英语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科技人员进行科学研究
和学术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查询与阅读科技文献、了解科技前沿发展状况、参加
国内外学术交流,都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性语言。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进一步增
长,中国人在科学与技术领域发出声音的机会越来越多,科技英语的重要性愈益凸
显。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科技英语有别于普通英语。科技英语在词汇、句子、语
言风格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只有通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
当前,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之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
和技能,但要应用于英语科技文献的阅读还有相当大的困难。为了填补普通英语与
专业英语之间的空白,很多理工类高校开设了科技英语课程,试图在两者之间架设
一座桥梁,让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中。然而,由于科技英语不是主干课
程,更由于大多数院校缺乏专门的科技英语教师,科技英语教学,尤其是教材建设
面临很大的挑战。笔者在长期的科技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为数不多的已有教材
中,科技英语的语言特征没有被有效地贯穿到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训练中,还有改进
的空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组织了一批长期承担科技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
编写了这本《科技英语阅读教程》。
本教材共12单元,每单元由同一学科领域的主课文A和扩展阅读课文B和C组
成。课文主要节选自科技期刊Scientific American、Science、Nature等近期刊载的文
章,其专业程度不超过非专业人士的理解能力,内容涉及核能与核辐射、机器人与
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地质与地球科学、生物技术、行为科学、材料学、工程学、
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科学与社会等较为热门的学科领域。教材末尾
还附有常见数字、数字符号和数学式表达等专题知识。本教材编写的宗旨是满足理
工类院校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学习科技英语的需要,重点培养其阅读理解的
能力。
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独特的地方:
1. 科技英语词汇特点贯穿于整个练习编写中。练习的编写突出科技英语中科技
术语、半科技术语的学习和掌握,促使学生充分认识一词多义现象,了解普通英语
Foreword
. ii .
科技英语阅读教程
EST Reading
和科技英语的差别,并通过练习来掌握上述词汇特点。
2. 教材编写遵循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课文后面没有编写词汇表,重点词汇全
部融入词汇练习中,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查找并编写个性化词汇表,
以解决学生过度依赖已有词汇表的通病,通过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阅读材料量大是本教材的又一个特点。本书编者认为,任何一项严谨的科学
研究都需要一个完整的过程,将这个过程呈现出来,不仅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还
需要充分的材料,所以,一定的篇幅是必要的。而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不仅能
掌握科技语言,更能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4. 批判性思维在教材编写中的贯彻。本教材所选的阅读材料大多涉及不同甚至
相反的观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个研究问题;与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
所选阅读材料除了来自通常意义上的理工科领域之外,还有来自人文社科领域的主
题,甚至有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等。这些材料的选择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5. 本教材提供了练习答案和PPT课件,作为教学参考。有需要课件的读者请访问
ftp://ftp.tup.tsinghua.edu.cn/下载使用。
本教材适用于科技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特别适用于理工类高
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作为科技英语、学术英语课程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教材,亦可
作为英语爱好者学习和进修的参考书。
本书选取了近年来国外科技期刊的内容,我们首先要对原文作者表示最诚挚的
谢意。本书的编写采用主编总体设计,编者各负其责的模式。在编写阶段,具体分
工如下:陈勇负责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的编写;廖莉莉负责第六、十二单元;鄢菁
萍负责第七、八单元;官芬芬负责第九单元至第十一单元;胡步芬负责附录的编
写。策划阶段还得到了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院长李满根教授的大力支持,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刘艳女士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和
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谢意。
作为一项有益的尝试,全体编写人员付出了辛苦与努力,但漏误在所难免,恳
请使用本书的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将来再版时修正。
编者
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