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它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以期优化整个人—机—环境系统的交叉学科。人机工程学理论思想的重要性在汽车及交通工程领域的设计、研究、开发工作中最能得到充分体现。汽车人机工程学是人机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在汽车工程学科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以人为本”已成为当前工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发展及其在车辆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对于改善车内乘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升交通工具的宜人性和运行效率,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前,随着车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不断发展,人机结合、人机共驾、人工智能在汽车人机工程中的应用愈加重要,也为人机工程学增添了新的前沿课题方向和研发挑战。
广大工科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学者和研发人员,通过人机工程学的学习,可以掌握人机工程的基本理论思想和设计方法,从而在各种工程领域的设计、实际运用和研究开发过程中,注重考虑以人为中心、人—机—环境三者之间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思想的应用,在未来的科研、设计和技术开发工作中发挥作用。
清华大学的“人机工程学”课程是主要面向车辆工程专业车身设计方向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编者总结汇编了这本适合于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汽车人机工程学》教材,其中包含了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和设计方法,以及重点面向车辆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案例,内容较全面,容量和难度适中。
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考虑了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并结合了国内外最新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6章,分别为人机工程学概述; 人体尺寸及其应用; 人体的机能特性; 人机界面设计; 作业空间与环境设计;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每章前有引言导入和知识点归纳,每章后附有适量的习题供课后选做。
感谢历年参加清华大学人机工程学课程学习的同学们在上课过程中对讲义提出的建议,以及完成的作业作品成为后续教学的宝贵素材。
感谢覃川洲、李垚君、张书语、程雪菲、符升迁、王勇皓、张宇、冯超、赵俊玮等同学为本教材制作的图片和提供的资料。
感谢本书引用的参考文献作者们提供的丰富的素材来源。特别感谢人机工程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周一鸣教授,其关于车辆人机工程的著作和成果为本书的内容提供了经典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参考。
前言
汽车人机工程学
因编者水平所限,本书内容中难免有错误、疏漏或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指正。
作者
2018年5月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