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代丛书总序
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以法治建设为主题的中央全会,会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大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同时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在此大背景下,我们筹划编写了这套“法律专家案例与实务指导丛书”,希望能够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法律案例的提炼与分析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法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持。
编写法律案例书籍,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但是,如何编写出与已有同类书籍相比更具鲜明特色,既能满足法律教学、法律实践需要,又具有普法实用价值的案例书籍,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本丛书的编写,便是接受此种挑战的一个尝试。我们紧紧围绕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法律纠纷,以案情简介、裁判要点、法条链接、法律分析、对策建议等为主要内容进行编写,以期达到编写目的。现在,各位编写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就要陆续面世了。在此,作为丛书的总主编,和各位读者说几句感言。
本丛书的编写、组稿工作,既充满了艰辛,也时有喜悦。凡是有过论文或书稿写作经历的人都知道,要品评作品的优劣得失往往比较容易,但是,要自己动手写出像样的文章或书籍,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时间、精力等自不必说,最痛苦的恐怕是写作过程中遇到瓶颈时精神上的煎熬。本丛书的作者们大多有过这种炼狱般的经历。但是,在丛书出版之际,作者们无不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仿佛看到新生儿呱呱坠地一般。
作为丛书的总主编,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组织编写队伍,确定各书主题,制定编写规范。我们知道,编写人员的选择,是本丛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考虑到本丛书所应具有的权威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我们要求编写人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
本丛书的主要目标读者群为各院校法律相关专业学生、具有一定法律意识的普通公民、法律理论及实践工作者以及法律爱好者等。
因为读者群比较广泛,而且读者阅读本丛书的目的可能不同,所以在编写的过程中,编者特别注意案例事实的陈述、法律术语的选择、风险防范方案的针对性等,尽可能让每位读者均能有所收获;语言尽量精练而不晦涩,希望学法者、用法者、执法者和守法者都能够从中受益。
本丛书还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编写队伍专业。丛书各分册的编写成员由公检法工作人员、法律学会研究人员、法律院校教授讲师、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企事业法律顾问等多年从事一线法律实务工作的专业人员组成,并且由权威的顾问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队伍进行把关,确保了丛书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第二,案例典型真实。本丛书的案例主要改编自各级司法机关公布的真实案例,经过精挑细选,去除冗余、留其精要,使各案例具有典型代表性和实用参考价值,能给读者带来直观有效的法律实践借鉴指导。
第三,讲解客观简洁。本丛书针对各案例的分析讲解,力求焦点明确、观点客观、语言简洁,注重举一反三地引导,以各个部门法的基本框架为逻辑线索,针对每个部门法中的各个部分设置案例分析、法律规定、对策建议等内容,充分体现现实与法律的结合。
第四,内容实时性强。本丛书特别注重案例与法律的时效性,新近的案例紧密结合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并通过细致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法律的规定,以增强读者掌握现行法律并加以运用的能力。
第五,紧扣现实生活。本丛书特别关注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经常出现的法律问题或法律纠纷,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现实中法律的实际运用情况,为读者提供“假如我碰到了这样的法律问题,我可以怎么办”、“今后我该如何防范类似的法律风险”等有益的启示。
本丛书所涉及的法律部门非常广泛,对编写者的要求也非常高。我们虽精益求精,但博大精深的法学、浩瀚无边的法律领域,加上编写本丛书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还是给编写者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衷心希望读者们能够对本丛书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未来的修订工作更有成效,也为我国的法治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熊建新彭丁带
2014年11月
前言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犯罪主体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社会管理秩序即国家机关依法对社会进行管理而形成的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公共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虽然说此类犯罪很少侵犯个人合法权益,但它却通过扰乱社会管理秩序进而影响更多个人的生产、生活,因而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解读此类犯罪活动。
社会在不停地向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了极大的改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毒品、赌博、淫秽物品、环境污染等犯罪活动却变本加厉,这严重危及社会管理秩序。社会秩序像空气,人人离不开,时时不可少,只有每个人都能充分认识社会秩序对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切实承担一份作为合格公民的责任,严防妨害社会公共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本书就构成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各种典型行为逐一举例,以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
本书结合大量实际案例,对妨害社会管理罪从犯罪构成要件、法院判决原因、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及刑罚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力求通过案例评析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清楚每个罪名的构成、此罪与彼罪、立案标准等。
本书所选案例都是作者通过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等相关网站,精挑细选的典型案例,结合相关法律规范,具有针对性、示范性和指导性,既可以作为法律行业人士的参考用书,也可用于普通公民了解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犯罪构成及相关法律规定。本书特点为案例真实全面,内容经过层层筛选,比较新颖,作者尽量使所选案例具有典型性、实用性,方便读者举一反三,分析身边的案例。
本书案例的讲解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案情简介及控辩主张,其中的案例绝大多数是近些年来在全国各地出现的典型案例,控辩主张主要是当事人以及辩护律师的辩护观点; 二是法院判决及理由,主要阐述法院为什么认定构成犯罪,以及刑罚从轻、减轻、免除的理由; 三是案例评析,主要从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客体要件、主体要件以及此罪与彼罪等方面阐述构成犯罪的原因,然后总结陈述法院判决的正当性。
本书的顺利出版,要特别感谢彭丁带、陈建勇先生的鼓励与悉心指导,感谢律师事务所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写作环境,感谢律师事务所其他人员和团队伙伴们的支持及帮助,同时也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出版的朋友们。
除封面署名编著者外,草映红、陈春兰、郭阳生、何洁廉、宋欣、孙永超、温敏婷、郑悦、值海娟、钟润柳、朱军平、左春源等也参与了部分编写工作。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书中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真诚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电子邮箱: 18720990246@163.com。
编著者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