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审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书以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为主线,对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加以介绍。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同时,尽量导入案例、链接知识并辅以思考题,目的是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从而把握审计的精髓所在。

  本书分为十章,前三章围绕审计的基本理论展开,介绍了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与鉴证等业务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执业的过程中要受到道德、准则以及行政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约束;后七章主要介绍审计的基本方法,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要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进行风险评估,从而找出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所在。注册会计师针对不同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应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对于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要制定相应的具体审计目标,然后有的放矢地执行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实质性程序之前,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内控的了解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控制测试。为了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测试的时候,可能要采用抽样技术。为了有条不紊地开展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还要制订审计计划。注册会计师要用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的认定进行再认定,最后在审计报告中形成审计意见。从计划的制订到目标的提出,注册会计师所有的工作都体现在工作底稿中。后七章的编排顺序不一定唯一,但本书的编排有其道理所在。

  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大多按业务循环开展审计,而每个业务循环的审计都是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基础展开。本书主要供相关专业应用型本专科学生和其他初次接触审计的人士使用,因此对审计循环部分的内容未加以介绍。除此之外,本书对一些特殊的内容并未加以介绍,第十章审计报告尤其如此。

  本书由辽东学院曾艳芳、赵盟编著。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至第三章由辽东学院赵盟编写;第四章由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辽宁分所王永安编写;第五章至第十章由曾艳芳编写。全书最后由曾艳芳负责修订、总纂和定稿。此外,王永安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经常应我们之求,向我们介绍实务中的工作经验以及提供本书所需的不涉密底稿资料,令我们受益匪浅。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大量前辈的劳动成果,并且取得了辽东学院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鼎力支持。此外,清华大学出版社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多加指正,在此一并感谢。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