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作为一种衍生品,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期权交易的第一项记录是在《圣经·创世记》中的一个合同制的协议,大约在公元前1700年,雅克布为同拉班的小女儿瑞切尔结婚而签订的一个类似期权的契约,即雅克布在同意为拉班工作七年的条件下,得到同瑞切尔结婚的许可。从期权的定义来看,雅克布以七年劳工为“权利金”,获得了同瑞切尔结婚的“权利而非义务”。除此之外,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中,也记载了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泰利斯利用天文知识预测来年春季的橄榄收成,然后再以极低的价格取得西奥斯和米拉特斯地区橄榄榨汁机的使用权的情形。这种“使用权”即已隐含了期权的概念,可以看作期权的萌芽阶段。
17世纪,荷兰郁金香的狂热炒作产生了更接近现代意义的期权交易。众所周知,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更是贵族社会身份的象征,这使得批发商普遍出售远期交割的郁金香以获取利润。为了减少风险、确保利润,许多批发商从郁金香的种植者那里购买期权,即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按照一个预定的价格,从种植者那里购买郁金香。而当郁金香的需求扩大到世界范围时,又出现了一个郁金香球茎期权的二级市场。但由于现货市场的过度投机交易,最终导致期权市场崩溃。18世纪末,美国出现了股票期权。由于当时还不存在期权的中心交易市场,交易主要在场外进行,但由于市场不规范、监管制度不健全,发展一直受到限制。
1973年4月26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正式开业,期权市场开始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同年,芝加哥大学的两位教授费舍尔·布莱克和迈伦·斯科尔斯发表了名为“期权定价与公司负债”的论文,该论文推算出了任何已知期限的金融工具的理论价格,使期权定价难题迎刃而解。之后,美国监管机构逐步放松了对期权交易的限制,陆续推出了商品期权和金融期权交易。
我国首只场内期权产品——上证50ETF期权——于2015年2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拉开了我国期权时代的帷幕。迄今,上证50ETF期权市场已平稳运行近三年,总体来看,市场定价合理,投资者参与理性,同时,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经济功能逐步发挥。
在各类金融衍生品中,期权是相对较为复杂的产品。如果说衍生品是金融产品中的王冠,那么,期权就是那顶王冠上的明珠。与期货的风险对冲功能相比,期权产品为资本市场提供了独有的市场化风险转移功能。没有期权的资本市场,就如同没有保险的实体经济,社会风险分担无从实现,进而降低整体社会经济福利。
我国期权产品上市虽已近三年,但是,市场上高端衍生品人才仍相当匮乏;同时,市面上优秀的期权专业书籍也相对较少,且大多由海外翻译而来,结合我国期权市场实践的专业书籍尤其缺乏。张翔教授是我国长期从事期权理论和实务教学的难得的专业人士,这本书也是他多年教学和交易经验的总结。书中没有过于烦琐的理论阐述,而是结合了很多实际交易案例进行解析。本书尤其适合有一定期权基础,或者希望灵活运用期权及策略进行对冲、套利和投机的人群,同样也适用于金融机构期权业务培训。这部难得的著作,对企业如何通过期权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构筑全新的风险对冲体系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投资机构而言,也有助于其进一步完善投资策略、丰富投资产品结构。
刘逖
上海证券交易所产品创新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