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第2版前言  

  货币银行学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金融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货币银行学是研究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的经济学科。学习货币银行学,掌握剖析经济问题的入门钥匙。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有全面的理解和完整的认识,掌握分析现实金融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金融的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顺应时代的要求,货币银行学的知识体系需要重构,基于这一客观的需要,我们在多年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对本书进行再版。本书再版时主要体现以下4个特点。

    (1) 内容精练。依据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国情的变化,内容注重基础性、知识性、应用性,目的是使教材更新更实用。

  (2) 时代性强。2015年,金融改革仍将是深化改革的核心。金融改革的重点将集中在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使中国从“高储蓄”向“高资本形成率”转型。本书将金融改革、金融创新等体现时代特色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金融发展的最新理论。

  (3) 讲练结合。本书在阐述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同时,编写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增加了可操作性。

  (4) 注重能力的培养。本书内容坚持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全方位又突出重点,掌握既有比较又有鉴别,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分析的能力。

  本书由刘智英、刘晓宇主编,何嵬、李健副主编,全书由刘智英、刘晓宇总撰定稿,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和第二章由刘晓宇(哈尔滨金融学院)编写,第三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由刘智英(哈尔滨金融学院)编写,第四章、第七章和第十章由何嵬(黑龙江财经学院)编写,第八章和第九章由李健(哈尔滨金融学院)编写。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而且货币银行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书中难免有疏漏,恳请同行和读者能够批评指正,以便不断完善和提高。

  

  

  编  者  

  

第1版前言 

  现代企业中几乎每一种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货币银行学有关,无论是融资、投资、日常经营,还是经营成果的分配。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企业内部环境的千差万别,给货币银行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产生了新的内容。

  从交行、建行、中行、工行相继上市,到农行圆满“收官”,从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从创业板登陆到股指期货顺利推出,我国金融业实现了五年的快速发展,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时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适应新世纪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要求,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金融实务经验的教学名师、教学科研骨干组成的编写团队,根据长期从事高校货币银行学教学、科研工作的实践,融会我国金融业改革的现行理论和实务,借鉴西方国家相关的实证和做法,撰写了《货币银行学》一书。

  本书在借鉴同类优秀教材的基础上,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1) 突破货币银行学为基础理论课程的惯性思维,依托实验和实践基地,在教材编写中融入了大量实验和实践元素,融辅导性与实践性于一体,不仅适用于货币银行学的初学者,而且对于已经在金融企业从事实务工作的人士来说,也可以通过本书更新相关知识,提升业务素质,指导实践工作;使课程的基础理论、动态前沿与经济实践融会贯通,有利于激发读者主动学习的兴趣。

  (2) 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一行三会”2012年金融监管新路线关于金融业的最新规定,使该书充满时代气息,避免介绍过时的货币发行制度及金融市场的品种等内容;将国内外金融业最新的理论与实务发展趋势融入货币银行学的编写过程中,力求达到教材内容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业务相一致,以便读者更好地熟悉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把握最新的相关制度与规定。

  (3) 理论联系中国实际。本书的编写过程立足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优秀理论成果,并且融入了大量的中国金融改革的经典案例,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金融实践。 

  (4) 注重讲练结合。我们在阐述基本货币银行学理论的同时,编写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并对之进行详细分析,增加可操作性。

  (5) 本书给出了货币银行学方面的英文词汇,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拓展专业英语方面的词汇量,满足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基本需求。

  本书由刘智英、刘福波主编,张娜、刘静副主编,刘晓宇、李美丹、李健、王爽参与本教材的编写,全书由刘智英总撰定稿,由孙烨审稿。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由王爽编写,第二章由刘晓宇编写,第三章由刘静编写,第四章由刘福波编写,第五章由刘智英编写,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十章由张娜编写,第八章由李美丹编写,第九章由李健编写。限于水平,书中难免有疏忽和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