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
计算机技术是人们倾注了并还在投入更大心血的一个领域,因而使它成为竞争最为激
烈的领域,呈现出日异月殊的领域特征。所以,作为这个领域的一门教材,不应当胶柱鼓
瑟,而必须与时俱进。这是作者在每一版修订时注意到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第4版开始增
加了未来计算机展望一章;在第6版的第2章中增加了SDRAM内部操作与性能参数一节;
第7版在第1章中增加了计算机性能评测和天梯图,并对第7章内容进行了部分更新等;
第8版中将原来的I/O控制分为I/O接口与数据交换控制和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两章。这些
都是基于这一考虑。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材,但多数都是面向计算机设计的。本书
则想写成一种面向应用的教材,目的是让学习者能从应用的角度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其
工作原理。
(二)
计算机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最伟大的工具,是全世界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了中华民
族历史和现代的巨大贡献。让学习者了解这些事实,不仅是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还在于
这些事实折射出来的逻辑思维精华,有启迪思维、激励创新、增强自信的效能。这是我写
这本书时一直坚持的一种思路。
本书作为一种教材,希望能做到既好教又好学,为此,除在修辞上进行了一些修改外,
还在结构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三)
计算机俗称电脑,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模拟人大脑的机器。模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结构模拟和功能模拟。现在要用计算机从结构模拟的角度模拟人脑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只能从功能模拟的角度进行,即由一些功能部件来模拟人脑的功能。所以,“计算机组成原
理”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对于它的学习应当从这里
开始,建立计算机的组成部件与人的大脑功能之间的联系开始,然后再对它们的工作过程
加以区别。这是作者供初学者共享的一点心得。
(四)
在这次修订中,参考了其他一些著作和网络作品。尽管本人尽力将它们对本书的贡献
在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但由于有些资料(特别是网站资料)出处不明或是佚名作者,因
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在此,谨向为本书提供了帮助的各位作者深表谢意,并向在参考文
献中没有列出的文章作者表示歉意。同时,还要感谢在这次修订中参加了部分写作工作的
赵忠孝、姚威、张展为、史林娟、戴璐、张友明、张秋菊、陈觉。
本书的修订仍不会画上句号。本人诚恳地希望阅读过本书的专家、老师和学生能无保
留地提出批评意见和看法,帮助本人把这本书修订得更好。
张基温
2017年11月于羊城小海之畔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