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使用汽油、柴油发动机驱动之外所有其他动力源汽车,

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

汽车等,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

新结构的汽车,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使用有效解决了交通能源重消耗

的问题,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从数量上给出了未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明确

目标,制定了一系列补贴优惠的扶持政策,从国家战略层面赋予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发展

的绝对高度,体现了其坚定的决心和态度。预计到2020年前新能源汽车产量将会保持大约

40%的年复合增速。

新能源汽车在2016年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据媒体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消费者对

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低,有意向购买的消费者所占比例过半。而在调查数据中,新能源车

的电池性能等是消费者最担忧的问题。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电池是新能源车制

造的关键环节,无线充电则会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各环节的相

互支撑。一个环节的技术革新,有可能带来行业的颠覆性变革。在市场加速发展、消费者愈发关

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电机及电控技术等方面急需突破瓶颈,而这与电子技术的

创新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实现与电子技术的融合创新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硬

道理。

本书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为全书主线,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为目标,力

求通过实用、有效、够用的项目教学模块的实施,达到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专业

技术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本书删除了单纯的理论推导,保留了基本的、基

础的教学内容,使理论内容真正做到“必需、够用、实用”。同时,将理论知识的讲授、课

内讨论、作业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超过总课时的40%,使学生既

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获得可喜的成果,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本书内容作为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全面而完整地介绍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

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本书主要内容包括15章。其中第1~3章主要介

绍在工程操作中要了解掌握的安全用电、电子元器件和焊接等知识; 第4~10章

主要介绍电路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模拟电子电路和三相交流电等知识; 第11~

15章主要介绍数字电子电路和通信系统及GPS等知识。

本书主要研究电工电子器件和电工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通过对本书内容

的学习,使非电类专业的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

养学生分析电工电子电路和初步设计电工电子电路的能力,为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

关的工程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是为从事新能源汽车开发、维修等研究工作的人员提供

了电子技术相关知识的理论保障。

本书第1章安全用电,主要介绍了如何规范操作,实施触电防护,以及在用电过程中

应注意的电气安全事项。第2章电子元器件,主要介绍了电阻、电位器、电容和电感等基

本电子元件的型号、种类、功能及检测方法。第3章焊接,主要介绍了焊接的条件、要求、

方法和技术,以及怎样处理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4章电路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

主要介绍了电路模型、电路中的物理量和测量方法及电路分析方法。第5章半导体二极管

及其应用,主要介绍了二极管基础知识、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及二极管电路的应用。第6章

半导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主要介绍了三极管基础知识、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三极管

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与应用及基本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第7章功率放大电路,

主要介绍了前置放大电路的制作、负反馈在放大电路中的应用及功率放大电路。第8章集

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主要介绍了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础知识及集成运算放大器在模拟信

号运算、波形产生、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及倒车报警电路的制作。第9章直流稳压电

源,主要介绍了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三端集成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开关型直流稳压电源

的分析和充电/稳压两用电源的制作与调试。第10章三相交流电路,主要介绍了三相电源及连

接、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及三相交流电路的测量。第11章逻辑门电路,主要介绍了TTL和

CMOS两大类的基本门、复合门、集成逻辑门电路等。第12章组合逻辑电路,主要介绍了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及常用集成组合逻辑芯片的应用。第13章时序逻辑电路,主

要介绍了触发器类型、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集成计数器、寄存器及555定时器

的应用。第14章A/D、D/A和存储器,主要介绍了数模、模数转换器和存储器的分类与应

用。第15章通信系统简介,主要介绍了常用汽车总线、汽车中的传感器应用及GPS等知识。

本书第4~10章由刘芬编写,第1~3章、第11~15章由郭颖编写。郭颖负责全书的统稿

和定稿。本书的全稿由李小鹏教授审阅,他提出的许多建设性意见,对提高本书质量有很大

帮助。感谢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各位同仁。本书主要参考了下列教材: 

(1) 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 

(2) 阎石主编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3) 李瀚荪主编的《电路分析基础》。

在此对上述教材及其他相关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6月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