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foreword

俄罗斯批评家和诗人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夫( 1866—1949)这样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人物:

他们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从我们身边隐去;他们没有老化。他们没有退到抽象的沉思领域,成为我们异己的和冰冷的思考对象……在漆黑无眠的夜晚,他们撞击着我们的心扉,不时潜入我们的身边,隐秘地与我们进行一次又一次不安分的对话。① 

没有人怀疑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是把

他归为哲学家,许多人就会觉得奇怪,因为除去他的文集《作家日记》,他只写小说。我在这本书里想要证明的是:尽管大多数哲学家选择了用随笔的风格做哲学,但是以小说的方式来做哲学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有时候一个伟大的作家能够在小说中更加有效地做哲学。 19世纪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20世纪的阿尔伯特·加缪②就是两个能够在小说中做哲学的极富天才的作家的楷模。

哲学爱好者应当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三个原因。首先,他痴迷于哲学难题—痴迷于回答和解决哲学问题—这是他为什么能够被归为哲学家的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致力于回答两个根本的哲学问题:(Ⅰ)什么是人的困境?(Ⅱ)如果给出了(Ⅰ)的答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过我们的生活?第一个问题把陀思妥耶夫斯基带入形而上学的沉思—关于自由意志,自我的本性,以及上帝的存在 —而第二个问题则把他引入伦理学和元伦理学的领域。他所关注的哲学问题,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人拥有的最重要的属性是自由,在明确了这点并且认识到这种自由有毁灭的可能时,他寻求一种与这种自由相适应的限制性力量。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背叛”和“宗教大法官”给了我们有关恶的问题 —协调全知、全能和慈善的上帝与世界上恶的存在的问题—很可能是迄今为止最

精彩的讨论。至少这些章节总是被收入讨论此类问题的哲学

文集中。

其次,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所以对哲学重要,是因为他影响了其他哲学家,并且与他们有着密切关系。他的著作总是被看作—如果本身不是存在主义的话,至少是存在主义的先驱。瓦尔特 ·考夫曼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为“已有的关于存在主义的完美序曲” ③。陀思妥耶夫斯基强调自由、自由引起的焦虑,并企图把哲学与真实的生活统一起来,所有这些都把他与后来的存在主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弗里德里希·尼采也发现了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亲和之处。 1886年 12月,他阅读了法译本的《地下室手记》,写道:

就在几个星期前,我甚至都不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在一家书店里,我偶尔一伸手臂,让我注意到了《地下室手记》,一本刚刚翻译成法文的著作,血缘本能(否则,我何以名之)马上涌了上来;我欣喜若狂。④

在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部著作后,尼采只剩下两年清醒的日子;但是在许多学者看来,有一点大概是清楚的:“这个俄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也许比尼采本人所认识到的或愿意承认的更大。” ⑤我们尤其在尼采《拂晓》的前言中能够看到这种影响:

把这部著作与(尼采的)其他著作区分开来的是……它的语调,它的形象,它的风格,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可追溯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前言读起来好像是尼采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突然发现了一种新的方式来更清楚、更有力、更生动地表达他已经表达了许多年的同样的事情。⑥

最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包含着对哲学和宗教中一些不可动摇的观念的批判。 ⑦陀思妥耶夫斯基质疑自我的统一性,对上帝的信仰在理性上的可证明性,对基于理性的道德的辩护,甚至理性本身的价值! ⑧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仅是个批判者。批评他人的观点而又不提供任何替代物是容易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个正面的哲学提供给我们,这就是我们如何能够尽可能利用我们的环境,过一种自由选定的、快乐的生活,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集体。

不管我们是否同意他的最终立场,我们都不能怀疑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的理解达到了一种罕见的高度,这部分是因为他独特的生活体验,这一点我们会在他的生平里看到。他深刻地思考了给我们的生活以意义的各种可能性。伊万诺夫这样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我们每个心悸的时刻,他就对我们说:“是的,

我知道;而且我知道的更多,除此之外,还有好多别的。”……他无情地站到了我们面前,用他那敏锐的、深不可测的目光,阴郁而焦灼的表情穿过我们灵魂的迷宫,同时指引并监视着我们……他问了以前从未被问起过的即将到来的时代问题,并且低声说出了未被预见的问题的答案。⑨

在这个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学的简短引言中,我的第一章将以对这样一个问题的探讨开头,即人们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功地在小说作品中做哲学。然后,在描述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后,我将考察他的哲学在小说《双重人格》(1846)、《地下室手记》( 1864)、《罪与罚》( 1866)、《白痴》( 1869)、《群魔》( 1871—1872)以及他的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 1879—1880)中的发展,之后,我将对陀

思妥耶夫斯基的整个哲学给出总的评价。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我将不做文学分析,指出这一

点是重要的。因此,例如,我在讨论早期的小说《双重人格》时,

我将不涉及可能的风格缺点、情节问题,或其他的结构问题。

我也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小说中对历史事件和态度所作的

部分反应不加评论。我只涉及他逐渐发展,而在《卡拉马佐

夫兄弟》中得到最充分体现的哲学立场。

感谢康涅狄格大学允许我教“哲学和文学” 20余载,这有助于我准备本书的写作。对雅吉拉 ·弗兰克( Yakira Frank)和凯西 ·布雷迪( Kathy Brady)在手稿准备中所给予的慷慨的编辑帮助一并致以谢意。

注释: 

① 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夫:《自由和悲剧生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正午出版社,纽约,1959年,第 3页。 

② 如加缪的小说《陌生人》《布拉格》《堕落》。 

③ 瓦尔特·考夫曼:《存在主义: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萨特》,世界出版公司,纽约,1964年,第 14页。 

④ 转引自考夫曼上著,第 52页。 

⑤ 埃里克·勒夫特、道格拉斯·斯滕伯格:《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尼采〈拂晓〉前言的特殊影响》,《思想史杂志》,1991年,第 442页。也见 C.A.米勒尔:《尼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发现》,《尼采研究》,第二卷, 1973年。米勒尔认为,尼采接着阅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其他小说至少三遍,很可能多达五遍;我们也能够在

《道德的谱系》(1887年)中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 

⑥ 埃里克·勒夫特、道格拉斯·斯滕伯格:《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尼采〈拂晓〉前言的特殊影响》,《思想史杂志》,1991年,第 460页。 

⑦ 我确信,这一点把他与尼采拉近了。 

⑧ 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不相信人们能够通过理性和理智达到真理,这就可以理解他为什么反对传统的做哲学的方式。 

⑨ 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夫:《自由和悲剧生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正午出版社,纽约,1959年,第 3—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