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记载、传承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无论古今中外,学习汉语都不能与学习汉字截然分开。尤其是完成母语习得 的入学儿童,他们面临的首要的和重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说话,而是认字和 写字。 我们选取了一省级示范小学二年级的一个班,针对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 级上册里面学过的重点词进行了听写测试,共有  45名学生参与其中,初步 统计出了如下问题: (1)相似偏旁混淆。例如“衤”与“礻”容易混淆,而且出错率非常高, 具体数据可见下表。 出错方式“衤”写成“礻”“礻”写成“衤” 被测字补被神礼福祝祖 出错人次  39  39  14  10  7  10  18 出错率  87%  71%  31%  22%  16%  22%  40% (2)偏旁位置混淆。例如,“帮”“都”右边的“阝”写到了左边。“除” 左边的“阝”写到了右边。 (3)同音字混淆。例如,“首长”写成“手长”的竟达  34人,76%的 人写错。 以上问题如果从字理入手进行汉字教学是很容易解决的。例如“衤”与 “礻”的混淆,教师可以从字理的角度帮助学生这样认识  :“礻”源于“示”, 表示朝天祭拜,祈求上苍显明天意,这类字多与神话传说、宗教祭祀有关, 如“福、礼、祖”等;“衤”源于象形字“衣”,这类字与衣裳、服饰有关, 如“被、补、裤”等。这样学生就不会弄混了,而且会记得很牢固。 鉴于此,我们选择从汉字的字理入手,以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根基, 编著了一套与人教版一、二年级语文教材同步的,适合广大小学教师教和 小学生学的辅导书。我们试图将汉字文化和汉字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丰 富教师基本的汉字构字知识及字理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常识,让其在课堂教 学的实践中渗透汉字的构字特点及传统文化内涵,对构字规律进行示范演 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及语文教学效率。同时我们也希望这套 书能够帮助学生从直观上准确快速地掌握字形,从而提升记忆效果,并在 掌握识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体会汉字承载的民族文化,丰富语文综合素 养。此外,该书对于香港、澳门、广东的粤语区小学,用普通话教汉字具 有实用性的指导价值。 郭燕妮 2017年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