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笔者从教的第一天起,就暗下决心要做一个有教育理想的老师。因此,每当开发出一门新课时,都会思考这个问题: 如何教出既能满足行业眼下的需求,又能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人才呢?

从2008年筹备开设“婚庆策划与管理”课程至今,笔者不断地在培养的每一届学生身上进行新的教学设计。比如这次修订版中增加的学生自述板块“我的爱情宣言”,就是近年来做的教学尝试。这个板块的教学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体会新人们的爱情观和婚礼上可能的心情,然后去策划、设计、引领一对新人的爱情在婚礼上升华成“为爱加冕”的仪式,并从此走向新的人生阶段。笔者认为,学校培养的婚庆产业的人才,不能只教会他们如何从技术层面上去做一场婚礼,而是应该围绕着“美好爱情的样子”或者“美好爱情应该有的样子”,用专业水准为新人奉上令人难忘的、量身定制的婚礼。

本书在修订时,每章前增加了“我的爱情宣言+刘德艳博士的点评”板块,意在与学习婚庆课程的学生、婚庆公司的从业人员、准新人这三类读者分享一些对爱情及婚姻生活的看法。本书中,提出这些爱情观的大多是学习笔者课程的大三学生,年龄为20~23岁。他们中有的已经有了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有的还在憧憬爱情的到来。虽然他们不能代表所有年龄段人的爱情观,但是,也许他们的“爱情宣言”能让读者想起自己的“爱情初心”。也许,正是这些“爱情初心”,才支撑着我们在婚姻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有勇气相互支持并陪伴彼此,在人生的路上继续幸福地走下去。来看看下面这组爱情宣言。

秦同学: 凡是最登对,必定各独立。

吴同学: 若不是一起变好,不如一个人终老。

徐同学: 爱情是细水长流的平静和稳定。

李同学: 爱情是人生的惊喜,婚礼是生活的考验,长路漫漫,希望有人同行。

朱同学: 我觉得爱情是陪伴,是一起做饭。

钱同学: 应该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抵得住流年,经得住离别,能够忍受思念,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刘德艳博士的点评: 他们不要互相依附,要各自独立;他们不要互相将就,要一起变好;他们知道热恋之后是平静和稳定;他们渴望爱情给人生带来惊喜,但也深知婚姻生活的长路漫漫;他们懂得将爱恋化为一餐一饭的陪伴;他们希望自己的爱情能经得住离别,抵得住流年。

通过了解这些同学的爱情观,是不是看到了婚俗观念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带着这些新的婚俗观念来进行婚庆活动的策划和管理,是不是会让我们更有新思路?因此,本书在此次修订时,笔者在每一章前增加了这个新的板块,让读者带着对爱情、婚姻和人生的思考来开始每一章的阅读与学习。

在《婚庆策划与管理》第一版出版后,很多学校陆续开设了婚庆类课程,很多婚庆公司和新人购买和使用了本书,并给出了许多积极的反馈。笔者荣幸地在“2017中国·上海首届国际婚礼时尚周”上获得了“受行业欢迎教学奖”。笔者带领上海师范大学的本科生积极参与了首届国际婚礼时尚周活动,上海国际婚礼时尚周组委会还特别为上海师范大学颁发了感谢牌匾。2020年7月,笔者的《婚庆策划与管理》一书荣获了第十二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二级成果奖。

每年实习和毕业季,笔者都有学生尝试婚庆行业兼职、就业和创业。他们带着笔者对于婚庆行业人才培养的理想,在婚庆行业实践中,为中国的婚庆产业良性发展做出努力。

基于以上情况和婚庆行业的不断发展,笔者带着对婚庆产业新发展的思考,在本书修订时,在各章节中增加了一些新观点,更新了一些新的认识。每章前的“引入案例”及章后的“引申案例”中,基本上都更换了新的材料,以期使读者了解最新的婚庆行业的变化与趋势。

由于笔者工作繁忙,本书的修订历时较长。在本书的写作及修订过程中,除了要感谢悉心关爱自己的家人以外,还要感谢上海婚庆行业协会的帮助。上海的婚庆行业无论是在婚庆风尚的引领、行业自律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还是服务投诉的处理上,都处于全国前列。此外,还要感谢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婚庆文化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婚庆行业委员会主任曹仲华先生,他不仅致力于发展上海的婚庆行业,奔走于推动长三角乃至全国婚庆产业的联动发展,还对笔者的婚庆教学工作和学生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最后要大力感谢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陆浥晨女士,正是她持续的温柔和耐心,以及严谨专业的工作态度,才鼓励着笔者不断地抽出时间去完成本书的修订工作,和那么多期待本书修订的读者们,相会在甜蜜的婚庆产业中。

最后,笔者想送给本书的读者朋友们八个字: 来过,爱过;人间,值得。

让我们,和这本书一起,为爱加冕。

刘德艳于上海

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