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向何处去
改革如羁旅,何处是归途?
作为检察官,总感觉像是法治国的异乡人,找不到回家的路。
检察制度凡二百年,风云变幻,浩荡已成世界大势;中国检察上百年,
跌宕起伏,但终因法治而勃兴;检察改革数十载,兜兜转转,站在历史
的十字路,而今迈步从头越。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出生于法兰西,身世可以追溯到古罗马,中文名字来自东瀛,
我们被称为革命之子,我们涤荡了旧世界,因为我们代表了人民的名义、
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我们骨子里流淌的是法治的血液。我们在侦查与
审判的山谷之间,辟出一条检察之路,从此才有了控审分离的现代法治,
支撑法庭成三角构造。正因此,这也是一条法治之路。这条路不是流水
线中可以简省的一环,它是法治的中枢神经,牵连四方,传导着正义的
讯息。如果中枢神经被切断,我们只能卧床不起。
我们身在何方?
我们处在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正因为复杂,对法治的渴求才格外
强烈。法治就是统御复杂社会的超级算法,这种计算能力已经远远超出
了人力的负荷。我们处在一个个人崛起的时代,个人的权利诉求、影响
力都在加速增长。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网络化、城市化、规
模效应正在推动社会变化呈指数级加速。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
时代。其实这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拐点,我们只是刚好处于加速期。
我们向何处去?
我们的脚步不敢慢下来,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对方向。我们必须根
据司法规律配置有限的检察资源,整合核心职能打造拳头型检察产品。
我们不是在套用经济学,只是借鉴经济学的理性思维,以用户为导向实
现司法效能的最大化。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组织结构就是为了增加灵活性、
体现法治产品的人性属性,案件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是一个个检察官
办案办出来的,让能听见炮火的人去指挥战斗,让直面法庭的人做出决定,
我们才能对法治的胜利更有信心;专业化、精细化是为了植根于本土资
源创造更加精致的法治产品,适应社会的多元化、法治需求的个性化,
这就是法治的供给侧改革。
让我们再出发。
我们扛着法治国的大旗再出发,其道路必然是曲折的、渐进的,但
其前途也必将是光明的,因为它是司法规律的回归,是检察官天然使命
的回归。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一次迟到的“归来”。我们的出发并
不是在权力分配的蛋糕上博弈,只是在努力寻找日渐迷失的本我。司法
责任制改革也是一场司法官人性的解放运动,就是要打破无往不在的行
政枷锁,像实现“包产到户”用价值规律来引导人性一样,用司法规律
来引导司法官的人格,实现我们一直期待的每一个个案的公平正义。
我为什么要书写这些?
因为我们对这份职业爱得深沉。
刘哲
2018 年7 月26 日定稿于西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