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Foreword
本书自2015年初版以来,一直作为本科生课程教材和研究生教学参考书使用,在广大师生及读者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及不足之处,并给出了非常好的反馈和建议。根据这些反馈和建议,并结合这几年积累的教学经验,特对本书进行修订。
本书第2版保持了第1版的主导思想和基本框架,除了对第1版中存在的错误和部分论述进行了修正以外,特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陈锐编写了“非饱和土的基本性状”一章,作为第2版的新增内容。本书第1版重点介绍了饱和土的性状及相关理论,但是地球表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实际工程经常涉及非饱和土,部分现象(如降雨后的滑坡、湿陷性黄土的增湿变形和膨胀性土遇水膨胀等)即由非饱和土体浸水后应力状态的变化所引发。考虑到部分本科生毕业后就从事与岩土工程相关的工作,因此有必要让他们在本科阶段接触并初步了解非饱和土的基本性状和相关理论,建立对非饱和土的基本认识。
本次修订工作主要由苏栋和姬凤玲负责,分别对第1版全书内容进行了审阅,并由陈锐编写了第2版中的第7章,全书由苏栋统稿。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虽然经过修订,书中难免仍有不当或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
本教材获深圳大学教材出版资助。
苏栋2019年4月
第1版前言
Foreword
土力学是研究土的力学行为和特性的学科。本书围绕这一核心思想,立足于经典土力学的内容,并吸收部分现代土力学的发展成果,较系统地介绍了土的基本行为特性、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计算方法。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系清晰、内容连贯、概念准确、表述精练。与现有教材相比,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 突出了有效应力原理在土力学学科中的地位。第2章从应力的定义出发,给出了有效应力原理的推导过程;第3~5章强调土的行为特性与有效应力的关系,并利用有效应力原理去理解和解决相关土力学问题。
(2) 吸收了现代土力学中的临界状态理论。第5章应用临界状态的概念解释了不同状态的砂土和黏土在不同条件下的剪切性状;第6章介绍了基于临界状态的黏土行为预测,以及在临界状态理论框架下建立的黏土模型(原始剑桥模型和修正剑桥模型)和砂土模型(与状态相关的剪胀性砂土模型)。
(3) 采用双语目录。对于目录中没有出现的专业术语,正文中提供英文翻译,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土力学专业术语的英文名称。
本书由深圳大学苏栋主编,深圳大学姬凤玲和包小华参与编写。其中,绪论及第1~6、9章由苏栋编写,第7章由姬凤玲编写,第8章由包小华编写。全书由苏栋统稿,编写者互相审校书稿,其中第5、6章由深圳大学明海燕教授审阅,在此谨表谢意。
虽然本书编写历时两年,部分内容也进行了反复斟酌、修改,但因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不妥或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改和提高。本书提供与教学配套的电子课件,以方便任课教师使用。
苏栋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