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当年,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将引发金融风暴的缘由归结为“人性的贪婪”。其实,人类的思想和情绪非常复杂,仅用“贪婪与恐惧”这五个字并不能概括影响人们投资行为的全部。心理偏差往往会影响人们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只有通过了解心理与行为偏差,人们才可以克服心智局限,提高投资水平。所以,如果不能优化你的决策思维,就无法实现财富最大化。因此,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深入解析人性的弱点对于投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从而警醒广大投资者,帮助其战胜自身人性中的弱点,进而真正达到超越自我的投资新境界。
基于上述考虑,笔者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一改以往传统的渐进式体系,转而大胆尝试,采用系列专题式结构,力求使读者耳目一新、易于理解。具体而言,笔者首先在本书的导论中对于投资行为学的学科起源与背景、发展轨迹、理论基础、内涵界定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概述,其后则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投资决策活动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从而筛选归纳出了引发投资行为失误的13项决策陷阱,并通过专题的形式分章节逐一进行深入的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期望能对广大投资者起到传道、答疑、解惑的作用。
另外,在此次修订中,《投资行为学》第2版在继承了第1版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一章“机会成本与投资行为”,以使《投资行为学》所涉及的领域更为全面、分析更为深入。这样,《投资行为学》第2版内容扩充至14章,分别为:第一章“导论:市场异象与投资行为”、第二章“锚定效应与投资行为”、第三章“心理账户与投资行为”、第四章“机会成本与投资行为”、第五章“沉没成本与投资行为”、第六章“蝴蝶效应与投资行为”、第七章“过度自信与投资行为”、第八章“后悔厌恶与投资行为”、第九章“框定偏差与投资行为”、第十章“代表性偏差与投资行为”、第十一章“禀赋效应与投资行为”、第十二章“羊群效应与投资行为”、第十三章“黑天鹅效应与投资行为”、第十四章“心智控制与投资行为”。上述各章之间在内容上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呼应,前后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同时,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与掌握,本书还在各章内容前设置了“学习要点”“章前导读”与“关键词”,在各章结尾附以“案例分析与实践”(第一章除外)以及“思考与探索”,以供读者回味和思考,因而具有极强的学习指导性。
本书理论严谨、文献翔实、分析透彻、案例生动,既可读更耐读,在保证学术严谨性与规范性的同时,真正达到了“专业性与趣味性相融合,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统一”。因此,该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的特色课程教材,又可作为投资实务操作的指导与培训手册,更可作为新兴学科知识的普及读本,从而有效满足社会各层次读者的广泛需求。
编 者
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人的投资需求日益强烈,投资意识正不断提升。由于投资行为究其本质是人类的一种决策活动,因而广大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和掌握投资活动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规律,以有效厘清心中的种种疑惑,从容跨越行为决策的误区。当年,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将引发金融风暴的缘由归结为“人性的贪婪”,因此,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深入解析人性的弱点对于投资行为的影响,从而警醒广大投资者,帮助其战胜自身人性中的弱点,进而真正达到超越自我的投资新境界。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一改以往传统的渐进式体系,转而大胆尝试,采用系列专题式结构,力求使读者耳目一新、易于理解。具体而言,首先在本书的导论中对投资行为学的学科起源与背景、发展轨迹、理论基础、内涵界定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概述;其后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投资决策活动进行分析和梳理,从而筛选归纳出了引发投资行为失误的12项决策陷阱,并通过专题形式分章节逐一进行深入的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以期能对广大投资者起到传道、答疑、解惑的作用。
本书共分13章,具体内容为:第一章“导论:市场异象与投资行为”、第二章“锚定效应与投资行为”、第三章“心理账户与投资行为”、第四章“沉没成本与投资行为”、第五章“蝴蝶效应与投资行为”、第六章“过度自信与投资行为”、第七章“后悔厌恶与投资行为”、第八章“框定偏差与投资行为”、第九章“代表性偏差与投资行为”、第十章“禀赋效应与投资行为”、第十一章“羊群效应与投资行为”、第十二章“黑天鹅效应与投资行为”、第十三章“心智控制与投资行为”。各章之间在内容上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呼应,前后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同时,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与掌握,本书还在各章内容前设置了“学习要点”“章前导读”与“关键词”,在各章结尾附以“案例分析与实践”和“思考与探索”,以供读者回味和思考。
本书理论严谨、内容翔实、分析透彻、案例生动,既可读更耐读,它在保证学术严谨性与规范性的同时,真正达到了“专业性与趣味性相融合,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统一”。因此,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财政金融专业应用型教材,又可作为投资实务操作的指导与培训手册,更可作为新兴学科知识的普及读本,从而有效满足社会各层次读者的广泛需求。
本书的主编为陆剑清博士,其他编写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为:乐征楠、卢娜、杨晓燕、胡涛。此外,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各种缺点及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