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遵循加强基础概念、优选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原则,结合新器件、新技术,吸取编者多年教学和科研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优秀教材。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指出,希望各地高校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从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信、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正因为如此,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培养新经济急需的紧缺人才,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新工科”是对传统信息类四大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极大发展,包括近十年来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作为传统的电子信息类和通信类专业的改革是刻不容缓的。本教材作为一门电子信息类和通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许多电路理论和通信理论知识以及通信设备中常用的基本功能电路,综合性较强。因此,本教材力求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准确,密切联系实际,为了顺应“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教材主要内容讲述的是无线电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功能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实现方法。本教材主要介绍了无线电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电路、调幅信号的解调电路、角度调制电路、调角信号的解调电路、变频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与前一版本相比,本教材有许多改进之处,比如在第3章简述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时,采用了简洁易懂的数学模型和习惯的波形表达方式,让学生更易理解。
本教材注重选材,内容丰富,层次分明,难易适中。在清楚地阐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典型高频电子电路。本教材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和通信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供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本教材是编者在二十多年“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经验与技术总结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继承了张肃文老师、阳昌汉老师等前辈的许多宝贵成果和经验。同时,感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同事的帮助和鼓励,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为本教材的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限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并提出宝贵意见。编者的邮箱: chenqx@cuit.edu.cn。
编者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