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着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新工科建设要求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增强师生互动,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虚拟仿真等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教学方式。

本书基于上述指导思想编写,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实践验证理论,以理论促进实践。主要内部包括: 作为理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作为网络互联技术基础的网络互联设备、互联介质,作为网络互联技术基础的网络设备基本配置。通过交换机、路由器技术讲解整个网络互联过程,其中交换机技术包括交换机广播隔离技术、交换机网络健壮性增强技术等;路由器技术包括路由技术、直连路由与静态路由技术、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另外包括三层交换以及VLAN间通信,连接互联网技术以及访问控制列表技术等。最后通过大型校园网组网技术整合前面学过的知识。所有实践项目均以思科网络设备为例,并通过思科虚拟仿真软件Packet Tracer、GNS3以及EVENG进行。

全书共分11章,第1章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2章对网络互联设备及互联介质进行了介绍,第3章讲解了网络设备基本配置,第4章主要讲解交换机的相关知识,包括VLAN技术、VTP技术、生成树协议以及端口聚合技术等,第5章主要讲解路由器的直连路由及静态路由技术,第6章详细讲解了动态路由技术,包括RIP、OSPF、EIGRP,第7章讲解三层交换技术、VLAN间通信及DHCP技术,第8章讲解访问控制列表(ACL)及端口安全技术,第9章讲解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第10章讲解广域网技术,包括帧中继、VPN技术等,第11章讲解大型校园网的组建过程。本书有以下特点: 

(1)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验证实践,实践促进理论。

(2) 每个实践项目都有详细的配置过程以及相关命令行的解释。

(3) 以校园网组建这一大型网络互联项目为依托,贯穿整个教材的编写。

(4) 教材在章节习题中提供一定数量的课外实践题目,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满足当前网络工程相关行业的需求。

(5) 本书提供配套的课件。

本书由唐灯平编著。在编写过程中,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阅了大量资料,也吸取了国内外教材的精髓,在此对相关作者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本书得到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教材建设基金资助,并得到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和帮助;本书在出版过程中,还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仁和读者批评指正,并与笔者讨论,作者邮箱tangdp33333@126.com。

作者2018年12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