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近年来,由于人工智能的兴起,Python逐渐从科学计算领域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其使用率一直呈线性增长。Python在设计上坚持了清晰划一的风格,这使得它成为一门易读、易维护,并受到大量用户欢迎、用途广泛的语言。Python的设计哲学是优雅、明确、简单,追求“用一种方法,最好是只有一种方法来做一件事”。有鉴于此,设计模式与Python的结合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设计模式是经过总结、优化的,可用于解决我们经常会碰到的一些编程问题的可重用解决方案。一个设计模式并不像一个类或一个库那样能够直接作用于我们的代码。设计模式更高级,它是一种必须在特定情形下实现的方法模板。设计模式不会绑定具体的编程语言。一个好的设计模式应该能够用大部分编程语言实现。最重要的是,设计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设计模式被用在不恰当的情形下将造成灾难,进而带来无穷的麻烦。然而,如果设计模式在正确的时间被用在正确的地方,那么它将是我们的救星。

《Python设计模式》中的每一章都是以一个引用句子作为开头的,如果读者能明白其背景,那么一定会对《Python设计模式》作者的这一小情趣报以会心一笑,谁说钻研技术的人就毫无情趣了?译者对于这些短句子也是详细了解了其来源和背景,并且对作者在相应章节中放入对应句子的意义深以为然。为了让读者享受到这一乐趣,在翻译《Python设计模式》的过程中,译者并没有给出这些句子的详细出处和历史背景,这些内容就留待读者自行探究吧。毕竟,探索的过程,其本身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平铺直叙的结果所能带来的影响。

《Python设计模式》从设计模式的角度,结合各个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设计模式在Python中的实现,为读者描述了Python式设计模式的应有结构以及应该避免的误区。所以《Python设计模式》的高度较一般的Python开发类书籍要高,同时也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和架构经验,否则就可能无法很好地理解《Python设计模式》中讲解的内容。相信在阅读完《Python设计模式》之后,读者对于在Python中实现各种设计模式的处理一定会深有感悟。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作为程序员,我们应该追求持续不断的进步。学无止境,大家共勉!

在此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在《Python设计模式》翻译过程中他们提供了颇有助益的帮助,没有他们的热情付出,《Python设计模式》将难以顺利付梓。

《Python设计模式》主要章节由蒲成翻译,参与翻译的还有何东武、李鹏、李文强、林超、刘洋洋、茆永锋、潘丽臣和王滨。由于译者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翻译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有读者能够指出并勘正,译者将不胜感激。

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