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核心是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改革开放40年的管理会计变迁实践表明,我国管理会计从早期以强化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控制为主的管理控制系统“一元观”,向管理控制系统与信息支持系统融合的“二元观”转变,体现了现代科技进步的内在要求,展示了管理会计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当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又引领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转折时期。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流程已经或即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等在给管理会计机制注入新动力与活力的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全球品牌,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全球制造”转型。经济新时代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速转型,推动中国管理会计的变迁与发展。

客观地说,我国管理会计正处于制度化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国经济模式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具不确定性。对管理会计在提升组织效率和竞争力中的经验与做法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将其融入高级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之中,是增强我国管理会计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加快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结合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管理会计的功能作用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积极推进高级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并使其在会计学、管理学及经济、社会学科中普及与推广意义重大。“高级”是相对于“初级”“中级”而言的概念,且表现出更宽、更广的知识系统特征。我认为,构建“高级管理会计”的学科体系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体现学科发展的规律。作为建立在初级与中级管理会计之上的一门学科,高级管理会计针对的是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紧迫性问题,以及由此呈现的相关对策性的研究成果。高级管理会计必须能够展现管理会计学科的发展规律,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管理会计的初级、中级与高级的内容体系设置应主动加强协调,即不仅要突出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还需要有权变性的动态发展理念,并且通过知识、技能与方法之间的平衡,提升高级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信度与效度,增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满足制度建设的需要。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建设既要符合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也要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更要为企业有效应用制度提供良好的环境。高级管理会计应当包含管理会计的基本指引和应用指引中的核心内容,同时,其理论面与知识面又需要适当超越制度规范,为制度未来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变迁的空间。全面推进中国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管理会计概念框架和工具方法研究为基本范式,财政部将其概括为“4+1”,即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得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显著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显著繁荣。

〖2〗〖4〗高级管理会计: 理论与实践〖4〗〖3〗〖1〗前言3. 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水平本土化管理会计研究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二是以IT技术为代表的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快速完善。尽管财政部已经明确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路线图,即沿着“基本指引——应用指引——案例指南——咨询服务”向前发展,但管理会计教学体系中的内容安排仍是见仁见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本书在写作过程中遵循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客观规律,适度地在书中加入了一些简捷的案例,并且在每章的末尾附加了一节“案例与讨论”的内容。这种写作安排基于两点思考: 一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加深对每章内容的理解。换言之,高级管理会计的研究价值是双元的,一方面,它表现为文献基础上的知识创造,或者价值贡献;另一方面,它体现在企业实践之中的价值提炼,是对管理会计实践主体的经验总结,即案例研究。

4. 实现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从目前国内已有的高级管理会计书籍来看,其内容安排有两种研究方式: 一种是从成本入手,传承成本性态的基本观念,通过对各种管理会计工具的分析予以阐述;另一种是从概念框架与理论创新入手,结合技术进步、组织变革等因素对管理会计活动进行阐述。前者的客观性比较强,知识体系较为完整;后者主观性比较强,研究性与实用性较为突出。从我国的管理会计学科体系上看,考虑到本科管理会计教材中已对成本性态、本量利分析等初级内容,以及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等诸类中级管理会计的内容作出了充分的讲解,因此,从后者入手研究和设计高级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则比较符合国情,尤其是能够减少内容的重复交叉。此外,“高级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研究”相比较,它传递的是一种“工匠性”的学术价值观,创新的需求主要是基于整合驱动的工具方法创新与开发。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没有对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专门的章节安排,原因主要是这些内容在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体系中是单独开设的,且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已经在初级与中级管理会计学中有比较多的涉及或介绍,从避免学科体系内容重复的角度考虑,未将它们写入本书之中。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教学与研究的结晶,主要是根据普研和全日制会计专业研究生的上课课件进行整理而成的,这些内容大都有五年以上的讲授体会,其中的部分章节根据应用环境的变化也修改过若干次,同时对业界同人的一些优秀成果也采取了积极吸纳及认真补充的态度(在此对这些学者们表示感谢)。本书可作为高等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会计学、管理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包括各类专业硕士)学习高级管理会计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会计学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学习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参考用书。此外,还可用作广大经济管理干部自学或进修高级管理会计学的学习用书。

限于作者的水平,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进一步改正和提高。

冯巧根

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