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平面设计”的英文为graphicdesign,该术语由美国书籍装帧设计师威廉?阿迪逊?德维金斯(WilliamAddisonDwiggins)于1922年提出。他使用graphicdesign来描述自己所从事的设计活动,借以说明在平面内通过对文字和图形等进行有序、清晰地排列,完成信息传达的过程,奠定了现代平面设计的概念基础。
广义上讲,从人类使用文字、图形来记录和传播信息的那一刻起,平面设计就出现了。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社会,平面设计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发生过革命性的变化,一直是人类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设计类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虚拟世界联结而成的元宇宙”等概念铺天盖地袭来。与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时代、宇航时代一样,数字时代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特征。
数字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使媒介的类型和信息传达的形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从单一媒体发展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发展到三维空间,从静态表现发展到动态表现,从印刷介质发展到电子媒介,从单向传达发展到双向交互,从实体展示发展到虚拟空间。相应的,平面设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的艺术设计创新必将成为平面设计领域的重点。
当今时代,专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现象越来越多,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必将更多元、更开放,突破传统、不断探索并开拓专业的外延是必然趋势。在这样的专业发展趋势下,艺术设计的教学应坚持现代技术与传统理念相结合、科技手段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从艺术设计本体出发,强调独立的学术精神和实验精神,逐步形成内容完备的教材体系和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
本系列教材体现了交叉性、跨领域、新型学科的诸多“新文科”特征,强调发展专业特色,打造学科优势,有助于培养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创造能力,拥有前瞻意识、创新意识及开拓精神、社会服务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本系列教材基于教育教学的视角,从知识的实用性和基础性出发,不仅涵盖设计类专业的主要理论,还兼顾学科交叉内容,力求体现国内外艺术设计领域前沿动态和科技发展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以及艺术设计过程中展现的数字设计形式,希望能够对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教学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天津美术学院视觉设计与手工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前 言
根据美国哈佛商学院有关研究人员的分析资料表明,在人类摄取外界信息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中,视觉获取的信息约占83%。人们对于视觉信息的依赖催生了版式设计,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如何帮助读者从诸多信息中提取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提高其获取信息的速度是版式设计的第一要义。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演变,版式设计不仅方便了人们获取信息,而且满足了人们对阅读享受的追求。因此,版式设计已经成为追求意新、形美、变化而又统一,并具有审美情趣的设计门类。
版式设计的出现由来已久,自人类出现文字开始,便在考虑如何提高文字的信息获取速度,这奠定了版式设计在设计领域中重要的地位,由此演化出九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各自独特的设计特点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时至工业时代,衍生出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时期设计风格的变化预示着新的设计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在不断影响着编排设计的形式和风格走向,不同时期的艺术流派对版式编排设计做出了重要贡献。
版式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部分,从表面看,这是一种关于组织文字、图片、色彩的设计门类,但究其内核,版式设计真正的着眼点在于人们的认知方式,通过深入剖析人类的认知习惯,设计师能够借助这种认知习惯将设计元素有序统一地安排进画面中,从而产生富有视觉张力的版面效果,增强版面信息的传达效果。所以在版式设计的过程中,要求设计师不能只凭借感性经验来构建画面,更多的是通过人们的认知习惯来反推版式设计的视觉美学法则。
本书力求在表面层级与观念层级两个维度来阐述版式设计的各个部分,并通过大量经典案例来例证、解读,希望能为每位需要灵感的设计师提供有效帮助,利用本书中的技巧来强化自身能力,创作出严谨且富有视觉张力的作品。
本书由庞博、孙惠、李响、史宏爽编著,刘林、辛颖负责插图的整理和文字的修订,参与了部分编写工作。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本书提供了PPT教学课件、教学大纲和Photoshop视频教程等立体化教学
资源,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推送到自己的邮箱后即可下载获取。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