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1998年规定的全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学科各专业8门核心课程之一;同时,微观经济学也是经济、管理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对于那些关心世界是如何运转的读者来说,微观经济学还是他们必须学习的、最有趣的学科之一。这是因为,微观经济学是整个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是现代经济学入门的第一个台阶。
自从中国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来,越来越多的学子表现出对经济学知识的迫切渴求。正是市场对经济学知识的巨大需求,使经济学教材得以陆续出版,其中不乏有经典教材的引进。但是,多年讲授经济学的经验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表明:现存的本土教材大多存在知识陈旧、缺少案例分析、叙述抽象、晦涩难懂等缺点,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一些引进的国外教材虽然体系完整、案例生动具体,但由于面面俱到,篇幅太长,动辄近千页,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与中国学生的阅读习惯相左。此外,所举案例多发生在西方国家,也使中国学生感到陌生而遥远。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决定编写此书。
全书整体上分为市场理论与博弈论。在理性经济人的前提下,市场理论考虑单个决策者的行为,包括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结构、市场失灵与一般均衡理论等;博弈论考虑多个决策者的互动行为,包括非合作博弈论、合作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
本教材力图实现以下特色。
(1)强调面向读者友好。微观经济学概念多、原理多,内容沉闷。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我们设计了“知识结构图”“导入案例”“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练习及思考”“模拟试题”等模块。
每章开篇的“知识结构图”,凸显当前章节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旨在使读者牢固把握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同时使读者不至于在众多的知识点中迷失方向。这是本教材独特的设计。
每章的“导入案例”,以生动的本土案例引导读者轻松地进入相关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当学完本章内容后,“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就会引导读者利用本章的知识点对导入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练习及思考”和“模拟试题”,以典型的试题类型对所需掌握的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这种设计不仅有利于读者自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利于在校学生有效复习和备考。
(2)强调知识的系统全面、与时俱进。微观经济学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进的,为了使读者能对微观经济学形成较为全面的把握,同时为了保持知识体系逻辑脉络的清晰,本教材在保留微观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摒弃了一些陈旧内容,增加了微观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为了向读者介绍微观经济学的新思维、新方法和发展趋势,我们将相应章节的前沿理论、疑难问题等列入“知识拓展”部分,引导读者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3)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经济学理论的本土化。为了使读者能在把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经济学理论与生活、生产相结合,我们在体例安排上力求新颖。为了使内容更加清晰易懂,在主要原理阐述清楚的基础上,增加了灵活的专栏窗口。如“新闻中的经济学”“实例链接”等,用大量的中国本土的经济学实例注释了抽象的经济学原理。中国本土案例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本教材的趣味性。
经济学是一门实用的社会科学,从其产生之初起,就是生产和生活实践的产物。而我国正在建设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各种案例。这为本教材的写作提供了基础。
总之,本教材充分体现了原理讲授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抽象的体系与具体的内容相结合、有限的经典理论与无限的知识拓展相结合、传统的理论与新颖的体例相结合的特点。这一独特设计,有利于教师讲授,有利于在校学生学习,有利于社会人士自学。我们相信,使用本教材学习微观经济学一定是一件愉快且又能激发兴趣的美事。
本教材由张雪峰承担总策划和统稿工作,张雪峰、邓鑫、韩洁、王学成和王昕宇等5人共同撰写完成,具体分工如下:张雪峰编写第1、9、12章(合作博弈、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王学成编写第2、3章(确定性消费),王昕宇编写第4、5章,邓鑫编写第6、7、8、10、11章,韩洁编写第3(不确定性消费)、12章(非合作博弈)。
本教材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市教委专项(110052971803—056)、北方工业大学“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的有力资助和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大力支持,得到了赵继新院长的不断鼓励,得到了经济系孙强主任、丁娟娟、吴振信、郑春梅、郝凯老师的帮助,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支持,得到了吴嫦娥女士的悉心关照和指导,在此作者致以衷心感谢。此外,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大量地借鉴了国内外许多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这些作者的工作,我们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赐教,以便今后的修订和完善;同时欢迎读者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来信来函进行讨论。作者联系方式: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邮政编码:100041。Email:zxf511@ncut.edu.cn。
编者
2020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