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写作活动伴随文字的使用共同发展。从甲骨文到文言文,从古代奏章到现代写作,这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一直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促进文化传承与科学传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常态”下,作为基础学科的写作承担着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及审美修养的重任。

在大学教育中,应用写作作为公共基础学科的核心和骨干课程,不仅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是就业和创业的关键技能,掌握好应用写作知识与技能,对今后人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根据创新、实用、生动和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结合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培养目标,在充分考虑现实需求与将来就业需求的前提下,科学选择编写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力求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本书具有如下特色。

(1) 思路独特新颖,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立足大学生这一主体的现实与将来,注重知识接受与知识应用、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2) 体系科学开放,注重学生需求。吸纳与大学生活息息相关的常用文体,把写作教学与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3) 适应时代发展,培养综合能力。本书不仅注重党政机关公文、通用事务文书,而且精选了日常事务文书以及行业文书的相关文种,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

(4) 内容新颖,具备较高的学习价值。本书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4月16日联合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为编写依据,对此前一直沿用的依据1996年版《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而编写的写作学习内容进行了详细规整,传递出最新版的应用文写作知识,更选取近3年的例文辅助学习,具有积极的实用意义。

本书自出版以来,因写作质量高而深受全国各高校广大师生的欢迎,目前已多次重印。此次再版,作者审慎地对原教材进行了去粗取精、更新案例、补充知识等工作,以使其更贴近经济生活,更符合社会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本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的特色教材,以学习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精神进行编写。本书的出版对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尽快掌握应用文写作知识、寻求职业的顺利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本书由李大军统筹策划并具体组织,胡晓蕾和高升任主编,胡晓蕾统改稿,赵妍、吴海娟为副主编,由应用文写作专家张美云教授审定。作者具体写作分工如下: 高升(第一篇),胡晓蕾、赵英(第二篇),吴海娟(第三篇),高升、周丽新(第四篇),孟祥越、张凤霞(第五篇),赵妍(第六篇、第七篇);李晓新(文字版式修改、制作教学课件)。

在教材再版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应用文写作的最新书刊、网站资料,以及国家历年颁布实施的应用文写作管理规定,收集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典型案例,并得到郭鹏等知名专家教授的具体指导,在此一并致谢。为了方便教学,本书配有教学课件,读者可以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免费下载。

因应用文写作文种、文体多,涉及面广,且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