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术是建筑相关学科中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对绘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与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绘画语言的表现特点,熟练地运用绘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通过美术课程学习绘画的形象思维方式,研究绘画语言,可以形成对造型要素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绘画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发展和提高艺术素养,完善造型艺术的审美意识,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基础,以协调专业学习为目的来完成造型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任务。因此,美术课程的学习是促进专业设计与发展的重要环节。
时代的发展对建筑学科各类专业的学习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法,还要求学生具有审美的能力与素质。美术学习必然联系造型的审美因素,以研究自然为起点,其想象和创造直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并围绕着观察展开实际造型能力的培养,在认识和发现自然的过程中获得审美表现的能力。结合专业设计特点学习美术,就是通过绘画,认识自然,进行创新设计。
如图 0.1~图 0.4所示,是设计大师在设计构想过程中运用绘画造型的表现形式,也是设计过程中形象思维和表达的必需环节,以便表现设计形象的观看视角、比例、空间及其场景和配景等相关设计内容。设计构想的图示表现手法同样包含了设计师独特的审美个性。
艺术家能动地再创造一个世界,他的世界不是自然界的仿制品,而是与自然界相类似的规律、法则、原理及秩序的相等物。艺术家把对生活的经验加以组织,把对生活的理解传达出来,去表现生活的意义,这样努力的结果,便产生了艺术。
绘画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与音乐、歌剧、戏剧、舞蹈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不同,主要运用视觉表现原理,使用物质材料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中,展开造型活动的视觉表达形式。一般来说,我们常把绘画、雕塑和建筑称为造型艺术,又称为空间艺术或视觉艺术。
图 0.1 建筑及几何学研究笔记——古罗马竞技场图 0.2 四川广汉广州会馆调研手稿列奥纳多 .达 .芬奇 (意大利 ) 刘致平
图 0.3 新中心公共汽车终点站站台设计草图图 0.4 1977年佛罗伦萨市政中心竞赛作品草图马里奥·博塔 (瑞士 ) 奥尔多·罗西 (意大利 )
绘画是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每个时代的绘画总是以一定时期的社会、宗教、思想和风俗为前提,在世界各个民族中形成各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种类和传统,并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两大体系。在种类上,按使用的材料划分,绘画可分为中国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等;按题材内容划分,绘画又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花鸟画、动物画、建筑画、宗教画、风俗画等。
绘画作为视觉表达形式,旨在传达与表现,而造型的语汇是直接的媒介。构成画面的造型因素包括线条、平面、体积、明暗、质感和色彩六个方面,通常称为绘画六要素,具体可归纳如下。
1. 线条
点在空间移动而形成线,线有粗细宽窄的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线条富有其表现上的意味,可勾画、界定物象轮廓、结构、透视,暗示体面和展现三度空间形式的意境。线条既可以表现形,也可以表现情;既可以表现动,也可以表现静,线条的审美意味与其表现功能是丰富多样的。
2. 平面
线在空间移动而成为面,或者说使点任意移动而至两端相连,便构成面的外缘。面的伸缩、大小、方向的关联与变化,在画面中形成“形与空间”的特征。
3. 体积
体积是由面的移动而产生的,除了具有面的长度与宽度之外,还增加了一个深度,即三维空间。在画面中,展开体积的塑造形成三度空间的视错觉,这种三度空间和体积与两度平面的相互关系是现代绘画的主要关系之一。
4. 明暗
明暗是指光线造成的明度上的差异和变化。在绘画中通常直接指黑白调子或色调的相对明暗,间接指色彩的明度。通过明暗的对比和明暗层次的转换,可给予形状和体面以充分的空间表现,明暗形成的色调浓淡轻重直接控制着画面的空间氛围。
5. 质感
质感也称绘画肌理。根据不同的物质表面特性和不同的质地特征,运用绘画的表现形式,可造成视觉上的触摸感觉,强化物质实体的质地表现,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6. 色彩
从物理上来看,色彩是由不同光的吸收和反射产生的。绘画中可充分运用色彩知识、色彩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其表现形式,增强画面表现的力度,与观众建立情感的联系,引起
视觉的共鸣,直接影响和震撼观众的心灵。因而,色彩对视觉的冲击力,已远远超过造型
艺术的其他因素。
绘画艺术作品的这六个构成要素,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这些因素所组成的完整体,要比简单的叠加更富有艺术价值,在实际运用和创作过程中,这些要素的组合绝非机械地拼凑,而应是有机构成的绘画表现过程。
如图 0.5所示,建筑设计方案的表现从构图布局、光影明暗和色彩色调,无不借助于绘画造型要素,展示设计过程与设计效果的构想。
如图 0.6和图 0.7所示,建筑师借助素描与色彩的绘画表现形式,记录与探索系列建筑造型形象特点,达到启发设计造型想象,从而获取审美意图的目的。
图 0.5 深圳万科中心设计草图方案斯蒂文·霍尔 (美国 )
图 0.6 长清灵岩寺慧崇塔速写梁思成图 0.7 马萨诸塞州马波海德速写罗夫 ·雷普森 (美国 )
赏析,每个章节都有具体的详细介绍。
本书编者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教学实践工作,熟悉和了解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书中的文字、图例和范图编排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使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过程中倍感方便。
本书在再版过程中,作者根据图例把素描与色彩两大部分的图例进行了适当调整与编排,结合建筑美术教学与练习的特点,在浏览和观摩图例中突出了建筑美术造型与色彩的学习和应用。
本书由邓怀东、孔祥天娇、乔继忠任主编,由邓德宽、张宾、马海红任副主编。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许多同事、好友以及同行院校教师们的诚恳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书中若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前言图例附录
外国人名对照表:
(图 0.1) 列奥纳多·达·芬奇 (意大利 )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图 0.3) 马里奥·博塔 (瑞士 ) Mario Botta (1943— )
(图 0.4) 奥尔多·罗西 (意大利 ) Aldo Rossi (1931—1997)
(图 0.5) 斯蒂文·霍尔 (美国 ) Steven Holl (1947— )
(图 0.7) 罗夫·雷普森 (美国 ) Ralph Rapson (1914—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