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Preface

如果近视也算一种疾病的话,那么全球人口中至少有1/6的

人群都是该病的患者。

我国现有的近视总人数超过6亿,据2018年全国统计结果

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青少年超高近视比

例甚至导致军事、航空航天及消防安全等领域出现巨大的劳动力

缺口。

那么近视到底算不算一种疾病呢?

严格来说,近视是一种视物的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因为

光线折射问题,我们眼睛的视网膜无法清晰地看清远处的事物,

就像照相机没有调好焦距而拍出模糊的照片一样,但在看近物时

却清楚无碍。如果你喜欢这种“朦胧之美”,近视的状态就像给

眼前的世界打上了一层柔和的“马赛克”。

近视的外在表现是看不清楚远处的东西,而绝大部分近视的

内在成因是眼球变得太长,眼球越长,近视度数越高,出现视网

膜脱离、玻璃体浑浊、白内障等疾病的危险性会大大增高。近视

本身并不会致盲,但与近视相关的并发症是可能致盲的,并且近

视后无论是戴框架眼镜还是隐形眼镜,甚至是通过近视矫正手术,

也无法改变眼球变长的状态,更不会降低并发症致盲的风险。医

学上通常把600度以上的近视划入“高度近视”的范畴,我国就

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近视高发的国家。高度近视常导致永久性视力

损伤,甚至失明。据调查,高度近视是目前我国继白内障之后的

II

第二大致盲原因。

全球约有1.63亿人患有“高度近视”,占总人口的2.7%,预

计到2050年,1/10的世界人口都将罹患“高度近视”。我国的情

况更不乐观,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为6.69%~38.4%,

并且高度近视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近视的发展和学习强度、用眼时间密切相关,所以我们通常

会看到“学霸”都戴着厚厚的镜片。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晚年有一

张照片,90岁高龄的他戴着厚酒瓶底式的镜片,拿着放大镜,

鼻尖凑着稿纸,令笔者敬佩的同时也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科

学应对近视问题已刻不容缓,更多与近视相关的知识应该被广泛

普及。

大家首先要树立一个观念——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是可

防可控的。近视到底应该怎么防、怎么控呢?哪些防控方法最为

有效?防控近视从什么时候开始最科学?已经出现了相关并发症

又该怎么办?近视后是应该选择框架眼镜还是隐形眼镜?手术可

以根治近视吗?这些问题在本书中,您都能找到答案。

为加深读者对近视的理解,帮助读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书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及门诊病例,力图解决生活中近视者会

遇到的各种烦恼,通过对各种病例的详细解读,让读者获得在眼

科门诊无法详细了解的眼科科普知识。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笔者在旅日访学期间所撰写,京都宁静

明媚的春光和庄严肃穆的古寺神社为本书奠定了明快又严谨的基

调——书中所选案例贴近生活,如与朋友谈心般轻松自在,但涉

及相关理论时又十分严谨,字斟句酌。感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眼科李筠萍教授及魏欣教授的逐字审阅,并且无私提供了宝贵的

临床经验;感谢笔者婆婆曾亚丽女士作为第一位读者认真审读全

文,为增加全书的可读性提出宝贵建议;感谢研究生封佳宁、陈

III

力瑞同学的认真校对; 感谢笔者的父母、爱人和儿子,你们的付

出与默契配合让我得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兼顾事业与爱好。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眼科学及近视相关的文

献资料,在此谨对这些值得尊敬的专家、学者和老师表示深深的

感谢。近视的研究日新月异,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

在所难免,恳请同行专家、学者及读者批评指正。

 何 彦

 2020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