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是我国基本的语言政策。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十九条庄严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将普通话确定为国家通用语言。这些都从法律上确立了普通话的地位和作用。普通话的学习与使用成为时代和社会的必然与要求。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国家级考试。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决定》,从而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进行培训。”第二十四条还明确规定:“国务院语言文字部门颁布普通话等级标准。”普通话水平测试成为列入国家法律的名副其实的国家级考试。
本书以教育部、国家语委2003年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新大纲为依据,将普通话学习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紧密结合起来,寓理论知识于实际训练,既提供全面的普通话知识体系,又提供强有力的普通话能力训练操作系统和普通话水平测试技巧与方略。它注重普通话知识的系统介绍,更追求普通话能力的培养与测试目标所达到的绩效。既有日常性操作内容,又有专业性技术内容,可以适应普通话教学、一般性普通话培训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应用培训。
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普通话课程或教师口语课程的教材或辅导书,也可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培训教材或辅导书,还可作为社会不同层次的读者学习普通话、检测普通话水平的读物。
将普通话学习与水平测试相结合,以普通话知识学习、普通话能力培养为目的,以获取理想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为目标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它不同于一般的以知识、能力获得为目的的《普通话教程》类教材。本书以普通话知识、能力的获得为前提,以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并取得理想等级为直接目标,在普通话知识点的选择,普通话能力的训练,普通话水平测试技巧、方略的介绍等方面力求自己的话语方式。
本书为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普通话”建设成果之一、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0年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汉语言文学”(TS12152)建设成果之一、国家语委“十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普通话水平测试》子课题“普通话教学训练课件研究与开发”(ZDI105-18-31)成果之一、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精品课程(现代汉语)教学质量评价研究”(2017jyxm1149)成果之一。
本书是安徽省精品课程“普通话”课程组集体合作的成果。教材由课程主持人胡习之教授作整体构思并拟定编写提纲,然后分工执笔:第一章、第八章、第二章主体由胡习之教授编写,第四章、第七章由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高群教授编写,第六章第一节主体由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王琴教授编写,第三章、第五章第二节由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苏锡育副教授编写,第五章第一节、第六章第二节由于芹老师编写。苏锡育副教授参与第二章部分内容的编写。最后由胡习之教授和高群教授共同审改全部书稿。
本书第2版与第1版相比,增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用60篇朗读作品的全文,并对基础篇相关内容做了删减。
本书参考并引用了一些学者、时贤的论述与资料,由于体例所限,未能一一注明,在此向有关学者、时贤致谢。
编 者
第1版前言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是我国基本的语言政策。1982年12月1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于2001年1月1日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将普通话确定为国家通用语言。这些都从法律上确立了普通话的地位和作用。普通话的学习与使用成为时代和社会的必然与要求。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国家级考试。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语委”)、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决定》,从而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进行培训。”第二十四条还明确规定:“国务院语言文字部门颁布普通话等级标准。”普通话水平测试成为列入国家法律的名副其实的国家级考试。
本书以教育部、国家语委2003年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新大纲为依据,将普通话学习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紧密结合起来,寓理论知识于实际训练之中,既提供全面的普通话知识体系,又提供强有力的普通话能力训练操作系统和普通话水平测试技巧与方略。它注重普通话知识的系统介绍,更明确追求普通话能力的培养与测试达到目标的绩效。既有日常性操作内容,又有专业性技术内容,可以适应普通话教学、一般性普通话培训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应用培训。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专科和高职普通话课程或教师口语课程的教材或辅导书,也可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培训教材或辅导书,还可作为社会不同层次的读者学习普通话、检测普通话水平的读物。
本书不同于一般的以知识、能力的获得为目的的《普通话教程》类教材。将普通话学习与水平测试相结合,以普通话知识学习、普通话能力培养为目的,以获取理想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为目标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以普通话知识、能力的获得为前提,以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并取得理想等级为直接目标,在普通话知识点的选择、普通话能力的训练、普通话水平测试技巧、方略的介绍等方面力求体现自己的话语方式。
本书为安徽省精品课程(“普通话”)建设成果之一、国家语委“十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普通话水平测试》子课题“普通话教学训练课件研究与开发”(ZDI105-18-3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书是安徽省精品课程“普通话”课程组集体合作的成果。全书由胡习之教授作整体构思并拟定编写提纲,然后分工执笔:第一章及全书的“思考与训练”“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主体由胡习之教授撰写,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五章第二节由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苏锡育副教授撰写,第七章、第八章由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高群撰写,第六章第一节主体由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王琴副教授撰写,第五章第一节、第六章第二节由于芹撰写,最后由胡习之教授审改全部书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一些学者、时贤的论述与资料,由于体例所限未能一一注明,在此向有关学者、时贤致谢。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