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平面设计”的英文为 graphic design,该术语由美国书籍装帧设计师威廉 .阿迪逊 .德维金斯 (William Addison Dwiggins)于 1922年提出。他使用 graphic design来描述自己所从事的设计活动,借以说明在平面内通过对文字和图形等进行有序、清晰地排列,完成信息传达的过程,奠定了现代平面设计的概念基础。

广义上讲,从人类使用文字、图形来记录和传播信息的那一刻起,平面设计就出现了。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社会,平面设计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发生过革命性的变化,一直是人类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设计类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虚拟世界联结而成的元宇宙”等概念铺天盖地袭来。与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时代、宇航时代一样,数字时代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特征。

数字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使媒介的类型和信息传达的形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从单一媒体发展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发展到三维空间,从静态表现发展到动态表现,从印刷介质发展到电子媒介,从单向传达发展到双向交互,从实体展示发展到虚拟空间。相应的,平面设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的艺术设计创新必将成为平面设计领域的重点。

当今时代,专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现象越来越多,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必将更多元、更开放,突破传统、不断探索并开拓专业的外延是必然趋势。在这样的专业发展趋势下,艺术设计的教学应坚持现代技术与传统理念相结合、科技手段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从艺术设计本体出发,强调独立的学术精神和实验精神,逐步形成内容完备的教材体系和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

本系列教材体现了交叉性、跨领域、新型学科的诸多“新文科”特征,强调发展专业特色,打造学科优势,有助于培养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创造能力,拥有前瞻意识、创新意识及开拓精神、社会服务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

本系列教材基于教育教学的视角,从知识的实用性和基础性出发,不仅涵盖设计类专业的主要理论,还兼顾学科交叉内容,力求体现国内外艺术设计领域前沿动态和科技发展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以及艺术设计过程中展现的数字设计形式,希望能够对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教学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天津美术学院视觉设计与手工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前言

海报招贴属于户外广告,一般被张贴在各处街道、影 (剧 )院、展览会、商业区、机场、码头、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海报招贴作为一种经典的信息传达媒介与艺术设计形式,本身具有多元而丰富的知识理论体系,在以往有关海报招贴设计的专著与教材中,很多学者与设计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海报招贴设计进行各有侧重的研究与著述。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有以创意为主线的思想论述,也有以图文编排为核心的方法总结;有从艺术表现方面凝练的美学原理探讨,也有以大师作品为例展开的个案分析等。编者作为多年从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和在海报招贴设计方面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在编写本书时,特意将通识性的设计基础原理与海报招贴设计知识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这样不仅更易于读者的理解与学习,而且以设计基础原理与方法作为知识结构的内容,也可以直接为一些类型化招贴的构图形式、设计元素的组织、个性与风格的营造及色彩搭配等问题的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本书共分 10章,分别从海报招贴的发展历史、类型与风格、形式构成法则、色彩搭配与组合、创意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概括的讲解。在编写相应章节时,编者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创意思维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对应海报招贴设计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选择的融合。例如,融入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骨骼法则、比例法则、平衡法则、对比与调和法则等内容;融入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单性统一调和、双性统一调和、对比性调和的色彩搭配组合等,并且还包括明亮色彩调式、鲜艳色彩调式、朴素色彩调式、幽暗色彩调式等色调营造的部分内容;融入创意思维的基本原理,包括逆向思维、换元思维、同构思维、完形思维等思维技巧与方法的部分内容。

本书是编者一个阶段内教学研究成果与海报招贴设计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与输出,衷心地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为丰富海报招贴设计的知识理论体系添砖加瓦。

本书由孙有强、黄迪编著。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为确保内容质量,编者对章节结构的设置、文字的表述都进行了认真推敲,图例与实践案例的呈现也都经过精心筛选与制作,但仍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真诚地欢迎广大读者、专家和老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本书提供了 PPT教学课件、教学大纲和 Photoshop视频教程等立体化

教学资源,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推送到自己的邮箱后即可下载获取。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