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平面设计”英文为 graphic design,美国书籍装帧设计师威廉 .阿迪逊 .德维金斯 (William Addison Dwiggins)于 1922年提出了这一术语。他使用 graphic design来描述自己所从事的设计活动,借以说明在平面内通过对文字和图形等进行有序、清晰地排列完成信息传达的过程,奠定了现代平面设计的概念基础。

广义上讲,从人类使用文字、图形来记录和传播信息的那一刻起,平面设计就出现了。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社会,平面设计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发生过革命性的变化,一直是人类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设计类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虚拟世界联结而成的元宇宙”等概念铺天盖地袭来。与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时代、宇航时代一样,数字时代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特征。

数字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使媒介的类型和信息传达的形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从单一媒体发展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发展到三维空间,从静态表现发展到动态表现,从印刷介质发展到电子媒介,从单向传达发展到双向交互,从实体展示发展到虚拟空间。相应地,平面设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的艺术设计创新必将成为平面设计领域的重点。

当今时代,专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现象越来越多,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必将更多元、更开放,突破传统、不断探索并开拓专业的外延是必然趋势。在这样的专业发展趋势下,艺术设计的教学应坚持现代技术与传统理念相结合、科技手段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从艺术设计本体出发,强调独立的学术精神和实验精神,逐步形成内容完备的教材体系和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

本系列教材体现了交叉性、跨领域、新型学科的诸多“新文科”特征,强调发展专业特色,打造学科优势,有助于培养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创造能力,拥有前瞻意识、创新意识及开拓精神、社会服务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

本系列教材基于教育教学的视角,从知识的实用性和基础性出发,不仅涵盖设计类专业的主要理论,还兼顾学科交叉内容,力求体现国内外艺术设计领域前沿动态和科技发展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以及艺术设计过程中展现的数字设计形式,希望能够对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教学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天津美术学院视觉设计与手工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前言

展示陈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设计学、建筑学、美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涉及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舞台美术设计等多个艺术设计领域。由此也可以看出,展示陈列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交叉型学科。

从市场与实践的角度看,展示陈列设计既具有商业性又具有艺术性,既能满足企业和消费者在物质上的需要,又能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与此同时,快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大大促进了商业空间与文化环境的建设,而传达丰富信息的展示内容、设计光影交互的展示效果、体现便捷合理的空间规划,是消费者对展示陈列环境提出的更高要求。

展示陈列设计是在商业与文化活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从商业角度来看,展示陈列设计较其他促销手段有着高效、直接的特点。它为企业或品牌提供了一个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平台,是信息交流和意见反馈较为直接的手段。从文化的角度看,博物馆、科学馆、美术馆、民俗馆等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传承文明、启迪智慧、展现现代科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同时它们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资源。这些场馆中的非商业性的展示陈列活动,是社会发展和文明传承不可或缺的传播手段。

本书在编写时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在有限的篇幅中,将更多的实操性知识进行概括与分析。书中内容追溯了展示陈列的历史发展过程,结合各构成要素分析展示陈列设计的原理,并围绕展示陈列的设计特点、设计原则、信息传播特性等内容对各专项设计展开论述。书中根据理论内容选用了大量精美图片作为辅助分析说明,对展示陈列设计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实与巩固。同时,根据展示陈列设计的特点,结合人体工程学与模型制作等内容,对展厅、展台、展板、多媒体设备、灯具、展示道具等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分析,提升了本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本书提供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PPT课件,以及完整的展示陈列设计方案手册,读者可扫描右侧二维码获取。

本书从构思到编写,得到了天津美术学院领导及同事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书中内容借鉴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尤其是书中一些案例图片来自专业书籍和设计网站,由于时间仓促、精力有限,编者无法追溯其原教学资源始出处,故未能一一注明,在此向各位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