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国际贸易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4 000多年前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时期。2 000多年
前形成的“丝绸之路”跨越了亚欧大陆千山万水的阻隔,搭建起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
南亚和欧洲商品交换、人员交流的桥梁。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不仅重新连接起亚
欧贸易,而且发现了国际贸易新的交通网络。“产业革命”确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
贸易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中心。中国改革开放
40年,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渐形成“买世界,卖世界”的格局,一跃成为国际
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和世界最大贸易国。对外贸易是拉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三驾马
车”之一,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二。
国际贸易使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各国紧密联系,拉动世界经济
增长。自“二战”以来,发达国家是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推动力量,建立了一系列稳定
世界经济的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但当前国际
贸易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1)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地位的提高,旧的国际
经济与贸易制度受到质疑,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制度确实也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2)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积极响应,国际经贸
合作成效显著;
(3)以阿里巴巴和亚马逊为代表的跨境电子商务对传统贸易形式兼有竞争与互补
关系;
(4)美国特朗普政府实行以“美国优先”为目标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阻碍了世
界贸易的发展。
虽然国际贸易扮演世界经济增长 “发动机”的作用不会改变,但这些新的变化和趋
势将对国际贸易格局、国际贸易机制产生重要影响。
鉴于此,编写能够反映当前国际贸易变化新特点、新动态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和
紧迫。
总体上,本教材由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两部分组成。与市面上已有教材相
比,本教材最大的特点如下:
(1)在汲取已有教材体系、内容、结构的基础上,更新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中
新的研究成果,增加了中国国际贸易相关理论与实践,如跨境电商的理论与政策、“一
带一路”倡议以及相关案例等。
(2)在每一章章末增设了一些与中国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的阅读材料;根据国际
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及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基于教材篇幅的原因,减少了专业课程
学习的重复性,弱化了已有相关教材中设置的国际投资、国际服务贸易、跨国公司等内
容,从而突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核心内容,强化运用理论分析中国现实问题的能力。
此外,为提升教与学的效果,本教材除了提供课后的思考题和阅读材料外,还以扫二维
码的形式增加了课后即测即练习题及其答案。
本教材由付洪良副教授负责编写框架和拟定提纲,并负责对全书进行统稿和最终定
稿。编写工作的具体分工为:付洪良负责撰写前言和编写第八、第九、第十章;李志刚
负责编写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章;刘剑负责编写第五、第六、第七章;于敏捷负责
编写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章。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国际贸易的著作和文献资料,
在此对这些值得尊敬的专家、学者和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
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专家、学者及读者批评指正。
付洪良
2019 年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