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奇鸟大观:令人惊叹的41种鸟类生存之道
II
引言
这是一本介绍世界各地鸟类行为的
书,但书中所及不过冰山一角。鸟类有着
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
种考验。如果要把这些本领都涵盖在内,
本书恐怕需要好几卷才能完成。正如餐
前甜点是为了让食客更有胃口,本书的
目的也是期望读者能够由此阅读更多相
关书籍、上网浏览或到野外观察,从而
更加深入了解世界上的各种鸟类。也许
你的下一个发现,就来自你家的后院。
我是如何选择反映鸟类生活多样性和
复杂性的内容呢?主要基于以下3个标准:
一是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二是要涵
盖鸟类行为的方方面面(迁徙、饲养、孵化
等),三是我个人的喜好。我尽量避免挑选
我们英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毕竟这些内容
都没什么新意。也因此,书中有一些内容有
点晦涩难懂,这一点我必须要坦诚。
本书分为8个章节,以确保书中涉及
的鸟类有着广泛的地理分布。大多数章
节中的鸟类是按照其生物地理分布特征
描述的:北美洲(近北极)、南美洲(新
热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非洲热带)、
大洋洲和南极。由于欧洲的鸟类研究达
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为了方便起见,
我将欧洲单独作为一个地理章节来对待。
另外古北区的物种故事归在了亚洲章节
中,而世界各地的岛屿则单独归为一个
章节。
尽管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很大程
度上反映了某些鸟类行为的地理分布十
分广泛,但在可能的情况下,我还是会
描述某些地区特有的现象。例如,新热
带地区有的鸟类会紧紧跟随行军蚁群;而
在澳大利亚,鸟类群居的比例比其他地
区高得多。你可能还会说,雌雄对唱在
非洲特别常见;而成鸟放弃孵卵,让卵在
自然环境中独立孵化,这样的现象几乎
只在大洋洲才见得到。不过,鸟类的大
多数行为并不受其地理位置限制。
描绘全球鸟类行为的书不仅需要覆
盖完整的地理范围,还要从鸟类学上解
对页:一只灰头信天翁正在保护它的后代免遭头顶上方贼鸥的威胁。
引言
III
释各种类型的鸟类行为。这几乎是一个
永远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在鸟类生物
学下面还有诸多分支(如繁殖),以及分
支的分支。事实上,鸟类行为学研究的
范围大得让人束手无策——你该从哪里
入手呢?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把鸟
类生活分解成几个部分,并且在全书中
尽可能多地涵盖所有的内容。我希望读
者能惊喜地发现,他们养的宠物在书中
某个地方也有描述。
为了让读者对本书所涉及的鸟类行
为有一个概念,我将相关内容以索引的
方式列出,并在后面注明该行为涉及的
物种或它所在的科属。
上图:雄性鸵鸟在鸣叫和展示。
栖息:鹪鹩(欧洲)、杂色澳.(澳大利亚)、蜂鸟(南美)
孵卵:凤头黄眉企鹅(南极)、水雉(亚洲)、鸵鸟(非洲)、马利塚雉(岛屿)
筑巢地:云石斑海雀(北美)
杀婴:水雉
群居:白翅澳鸦(大洋洲)、阿拉伯鸫鹛(亚洲)
鸣声:黑鵙(非洲)、白冠带鹀(北美)
对唱/二重唱:黑鵙(非洲)
配偶关系:鹩莺(大洋洲)、西方灰伯劳(欧洲)、信天翁(南极)
性选择:长尾巧织雀(非洲)
求偶展示:大亭鸟(大洋洲)、蓝极乐鸟(群岛)
求偶场:安第斯冠伞鸟(南美)
巢寄生:大斑凤头鹃(欧洲)、维达鸟/紫蓝饰雀 (非洲)
亲代抚育:水雉(亚洲)、凤头黄眉企鹅(南极)、云石斑海雀(北美洲)
偏利取食:大盘尾(亚洲)
食物储藏:西方灰伯劳(欧洲)、黑顶山雀(北美)
资源分区:蛎鹬(欧洲)、唐纳雀(南美)
共同觅食:栗翅鹰(北美)
最优化觅食:燕尾鸥(群岛)
跟随蚁群:蚁鸟(南美)
腐食:鞘嘴鸥(南极)
劫巢:巨嘴鸟(南美)
围攻:大盘尾(亚洲)
演化进行时:花蜜鸟(非洲)、美洲燕(北美)
比较生态学:唐纳雀(南美洲)、企鹅(南极)
记忆:黑顶山雀
智力:新喀鸦(群岛)
回声定位:金丝燕(亚洲)
飞行方式:蜂鸟(南美洲)、信天翁(南极)
利足性:交嘴雀(欧洲)
威慑:巨嘴鸟(南美)
迁徙:黄眉柳莺(亚洲)、信天翁(南极)
鸟类与人类:双垂鹤鸵(澳大利亚)、美洲燕(北美)
保护:夏威夷旋蜜雀(群岛)
这个列表看起来包罗万象,但它只是
涉及了鸟类生物学当中的皮毛而已。世
界上几乎每一种鸟类都有让科学家们眼
前一亮的地方,这并不是什么夸张的说
法。关键还是在于研究哪一种鸟的哪个
方面。你可以用完全相同的书名和索引
写同样一本书,然后选取40个与本书完
全不同的故事。
本书选取的内容有着强烈的个人偏
好,这一点我要解释一下。书中囊括了
许多我在野外看到的物种。我可能没有
看到具体的行为,但由于见过辉绿花蜜
鸟,所以更容易明白它在盘旋时是什么
样子。虽然这种选题方式并不科学,但
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在鸟类学上的
积累。
最后一点,我其实倾向于挑选长得
更好看的鸟类,但我是不会为此道歉的。
斑腹沙锥和安第斯冠伞鸟都会在求偶场
进行展示,那么你会选择哪一种鸟呢?
是长着不起眼的褐色羽毛的鸟,还是鲜
艳的深红色和黑色的鸟呢?归根结底,
书籍既是艺术作品,也是传播的媒介。
既然选了阿拉伯鸫鹛,就一定要有蓝极
乐鸟;正如灰鹱能以梦幻的身姿飞过大
洋,乌信天翁也能迸发出明星般的气质。
说到底,一本书是否经受得住读者的考
验,关键在于故事选得好不好。因此我
不得不抛弃很多素材,但这就是研究鸟
类行为的乐趣所在:你发现的越多,就越
想进一步探索。这不仅促成了个人发现,
也推动了科学进程。
从很多方面来说,本书是对所有科学
家和野外工作者、环保工作者和作者的
致敬。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
他们都在野外发现了不少鸟类和野生动
物的新故事。这是一支彼此独立,但又
充满好奇心与热情的队伍。本书的内容
仅能体现他们杰出工作的冰山一角。他
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这本书能进一
步激发读者对鸟类学的热情。此时此刻,
全世界的鸟类和野生动物都需要我们的
帮助。我写这本书的时候,伦敦动物学
会的一份报告表明,全球野生动物的数
量在过去40年里减少了一半。如果这一
类书,能在某种程度上点燃一个人的热
情,使他愿意为扭转趋势而付诸行动,
那这样的书就体现出其价值了。
对页:好斗的大盘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