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为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审计上升到了国家治理层面,成为党中央决策的重要依据,审计在推动实现国家良治善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机器学习的普遍应用,审计对象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升,不断倒逼审计信息化的技术变革。大数据时代,审计对象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新商业模式、新业务流程、新技术环境对审计任务、审计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创新审计理念,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因此,审计如何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需求,创新审计模式,在大数据环境下有效揭示风险,成为审计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
我国高度重视审计信息化工作。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审计到社会审计,在审计署“金审工程”的引领下,审计信息化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本人1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审计信息化的教学、实践及科学研究工作,曾连续多年为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高级培训班讲授审计信息化相关课程;为大型央企、事业单位、银行、学会等内训设计课程体系并开展行业培训;参与完成国家审计署承担的国家“金审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课题;参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与大型央企合作开展审计信息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在企业内部审计中进行了一定范围的应用推广;曾受审计署指派参与过大型央企的政府审计,有6年内部审计经验,主持过多项上市公司并购、大型央企的社会审计工作。
百年树人,为了更好地培养审计人才,我有责任将多年的培训心得、在实践中积累的审计经验及研究成果书写出来,以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需求。本书有理论探讨、有技术方法、有实践案例分析、有课后实验、有综合实训,系统介绍了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如何更好地运用数据审计的方法、工具,让数据说话,更好地发现审计疑点。
本书围绕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开展数据审计这一核心问题,从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方面系统介绍了计算机数据审计。本书共分11章,第1~2章介绍了基础理论;第3~4章介绍了计算机数据审计的审前准备与数据处理;第5~6章介绍了大数据环境下结合审计业务理解数据、分析建模的总体思路;第7~10章结合实例,由浅入深重点分析了如何开展大数据审计;前面10章共设计了5个章节实验,使读者逐步掌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审计建模的技能;第11章设计了4个综合实训,使读者可以在章节实验基础上,完成从数据获取、确定审计目标到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全过程,掌握计算机数据审计的核心要义。本书中的案例数据来源于实践并经脱密处理,未经许可请勿引用。
本书紧贴审计实践需求,从一个审计新手入门学习的视角,对当前计算机数据审计的基本概念、最新技术及常用软件、数据建模分析思路、方法、流程做了系统介绍。本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结合国内外最新技术,最热点的工具、语言,设计了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与验证、查询型分析、多维分析、挖掘分析、文本分析等多个审计应用场景及案例,既有基于审计人员常用的Excle、SQL Server查询语句的实例,又有R、Python、Tableau、Smartbi、Echars等热门软件的应用实例;配合章节理论、技术学习还提供了相应的章节内实验及综合实训练习,充分体现了前沿性、系统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从理论、方法、工具、技术层面刻画了大数据环境下的计算机数据审计模式。
本书既可用作高等学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用作会计、审计领域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教材、后续学习及研究参考材料。
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得到了来自审计署、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单位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研究生的大力支持。朱万祥撰写了本书第4章及电子课件;陈阳撰写了第8章8\|3节并帮助整理了本书电子课件;程莹莹、陈薇、张佳佳、李兴远、冯卿松等同学为本书整理资料、编写代码付出了大量时间和心血。感谢审计署南京特派办吴笑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王晓波老师给予的无私帮助!感谢审计署计算机中级培训相关前辈们在审计领域的积极探索和经验积累,对本书的思想引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书相关内容的研究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20YJAZH129)项目的资助。
本书的相关教学材料、实验数据、教学软件,请扫描相应的二维码获取。此外,在本书的编纂过程中,大数据分析软件产品Smartbi在软件使用及案例提供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本书在实例内容和工具呈现上更加丰富,在此特别鸣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瑕疵和疏漏敬请读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