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战中,重机枪的使用、堑壕战的产生,使坦克这种掩护步兵突进的装甲战斗车辆应运而生。它们在战场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尽了风头,被称为“陆战之王”。坦克根据其重量,
可以划分为小型坦克(10 吨以下)、轻型坦克(20 吨以下)、中型坦克(20~40 吨)、重型坦克(40~70 吨)、超重型坦克(70 吨以上)。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由于中型坦克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差的弱点,从而改进成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单一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成为各国装甲部队的主力。如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德国的“豹2”主战坦克、英国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等。
二战中,由于坦克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出现了很多针对它的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自行火炮。自行火炮的用途不仅仅是反坦克,还可为前线士兵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援。如美国M110 自行火炮、德国的“黄鼠狼Ⅲ”自行火炮等。除了坦克和自行火炮,现代陆军还装备了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装甲车。装甲车为了具有高度的越野机动性能,有一定的防护和火力支持,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种,一般装备一门至两门中小口径火炮及数挺机枪,一些还装有反坦克导弹,结构由装甲车体、武器系统、动力装置等组成。
在各类装甲车中,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是装甲运兵车和步兵战车。装甲运兵车,又称装甲输送车,指在战场上输送步兵的装甲车辆,一般具有高速、较低的防护力和战斗力等特点。装甲运兵车除了可以运输步兵之外,还可以运输物资或补给品,暂时充当装甲补给车;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作用相似,都是运送步兵机动作战用的装甲车辆,两者不同的地方是,步兵战车更像是能载兵的轻型坦克,而不是只有几挺机枪的装甲车。
除了装甲运兵车和步兵战车,伞兵战车、装甲侦察车、装甲指挥车、装甲通信车、装甲救护车、装甲扫雷车、装甲架桥车、装甲回收车、装甲抢救车等也是装甲车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们在战争中各司其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将逐一介绍上述坦克与装甲车,力求帮助读者全面认识现代陆军的作战装备。通过阅读本书,你会对各类坦克与装甲车有一个全新的了解。由于时间和编者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读者可以使用手机扫码下方的二维码获取本书赠送的写真图片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