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际与社会交往的频繁性与多样性,越来越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水平,写作能力已经成了现代社会每个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高等院校,应用文写作已是一门主要的基础课,正日益受到重视,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求职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2019年开始,江苏省的高等院校围绕人才培养定位,紧扣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全面启动了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但很多教材的相关内容却没有及时跟进更新,需要及时加以补充,以尽快满足新版教学大纲的设计要求。此外,当前高校应用文写作教材大多按照传统模式编排训练,没有按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认知过程规律的方式加以培养。而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在应用文写作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突出培养学生适应特定场景、情境的能力和自主动手写作的能力。本教材就是根据高校的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不同院校教学改革经验及应用写作课的教学实际而编写的。

本教材在改革创新上注重以下特点。

注重基础知识,精选优质例文,掌握写作技巧。应用文写作常常因时而异,创新案例与成果层出不穷。精选优质例文对教材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教材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基于学生学习认知过程并结合学生能力基础与生活实际进行编写,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注重精选优质例文,可以显著增强教学针对性,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聚焦学生需求,选编文种注重课堂实践操作。本教材在编写中遵循OBE理念,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立足学生现状,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注重现实性、应用性、专业针对性和人文素养培养的长效性。在课堂实践环境中,凸显成果导向,让学生充分了解应用文写作的特点、表达方式和要求,有效增强文字的适应性、内容的针对性,在实战模拟中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

优化教学模块,创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现状。本教材在编写体例上,以“文体知识”“写作指要”“例文赏析”“实训演练”“研究性学习”五步融入法为核心,突破了以往传统教材固定的学习模式,可以合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加深对教学内容深入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根据专业实际有选择地制订教学计划,设置教学情境,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教学项目实施促进学生知识吸收与能力提升。

强化校地融合,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单位需求。本教材的编写立足需求导向,强化校地融合、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努力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一方面注重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另一方面特别注重来自工作一线的实际经验,始终以单位需求为导向,紧跟时代步伐,优化教学设计,确保学生在校学得好,工作用得上,发展前景好。

本教材突出提升写作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力求符合应用文写作教学规律、认知规律和实践规律,在读写讲研中提升写作能力;突出实践产出导向,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突破了以往教材固定的学习模式,坚持人文性与技能性并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以情境导入后的产出任务作为教学起点和终点,最终实现学用无缝对接;同时还注重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立德树人,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人文情怀、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

本教材由王毅、孙辉担任主编,陈龙、史为恒担任副主编。主要编写分工情况如下。

第一章: 王毅(淮阴师范学院)、孙辉(淮阴师范学院),第二章: 沈文嘉(金陵科技学院)、王静欣(金陵科技学院),第三章: 陈龙(扬州大学),第四章: 孙高顺(淮阴师范学院),第五章: 徐向顺(淮阴师范学院),第六章: 甄强(淮阴工学院),第七章: 王保红(常熟理工学院),第八章: 余明江(四川民族学院),第九章: 史为恒(江苏师范大学)、李兆新(淮阴师范学院)。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近年来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引用了有关部门的资料和文件,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专家、同仁斧正。

编者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