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本书是作者所著《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的第2版。该书第1版出版六年来,我一直以该书为基础,在清华大学为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该课程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选课学生最多时课容量超过400人。
编著本书的初衷正如第1版前言所说,就是要提供一部与流行的同类教科书风格不同,不求进入主流教材的书单,但力求被学生和教师喜欢的参考书和补充教材。六年过去了,别的学校对该书的评价我不了解,但至少在我主讲的清华大学全校本科生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堂上,这部教材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正是有了这种“自信”,我在保持原书第1版逻辑体系和结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一方面针对教学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学生反映的问题做了补充和修正,另一方面吸收了我领导的广义价值论研究团队(主要由在读和毕业的博士生和博士后组成)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原书做了如下修改:
一是力求对基本概念的界定更加准确、精练,对基本原理的阐述条理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谨;
二是增加了各章附录中有待于进一步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如对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折算,对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正相关原理适用性的扩展,对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再思考,纯粹流通费用最优量的确定,等等;
三是更新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我扬弃的数据,突出了西方发达国家混合经济体制的特点;
四是增加了第9章“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并结合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将原来的第9章“对社会主义再认识”一章,改写为第10章“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增加了对中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属性的分析。
五是增加了第11章“混合经济体系与混合经济思想”,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东西方混合经济的制度属性,摆脱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定式的影响,善于在对立中看到统一,在矛盾中寻找相互转化和相互融合的中介或中间环节,了解两大经济思想体系从同宗同源到分道扬镳的根源以及能否殊途同归的关键。
本版继续突出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教学特色,倡导不崇拜任何偶像的辩证法的批判精神,对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各种流行的似是而非的观点,坚持用逻辑一致性的标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以审视,以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运用经济学方法探讨经济理论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当年与本书第1版同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政治经济学》也将同时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第2版,后者是我在清华大学等学校为理论经济学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主讲的高级政治经济学课程使用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政治经济学原理课教师的教学参考和高年级经济学本科生的阅读参考。我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把我和几位同事共同主讲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课程的讲义编纂成《中级政治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由此形成相对完整的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材体系。
根据近六年来的教学经验,建议使用本教材为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为期16教学周(扣除法定节假日,实际教学周可能为14~15周),周学时3的教师,各章课时安排如下:
第1章政治经济学科的历史演变:3学时
第2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立:3学时
第3章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6学时
第4章资本的生产过程:3学时
第5章资本的流通过程:3学时
第6章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6学时
第7章资本积累的规律和历史趋势:3学时
第8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扬弃:3学时
第9章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3学时
第10章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3学时
第11章混合经济体系与混合经济思想:3学时
第12章全书总结:方法论回顾:3学时
学生课堂展示:3学时
本书配有教师授课的PPT、课堂习题集,以及作为国家精品课的全程教学视频,供教师参考。
蔡继明
2021年4月于清华园明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