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STEM 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

数学(Mathematics)的英文首字母组合而成的。STEM 课程是指有意识地将知识、

技能、原则或价值观应用于多个学科,并通过一个明确的核心主题、问题、过程、

现实经验或专业应用展示出来,进而设计而成的涵盖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领

域的整体课程。在STEM 课程中,科学与工程是核心,技术是手段,数学是基础,

在这其中融入跨学科素养,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是STEM 课程的目标。

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通过为学生营造真

实情境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浸润其中,在将课本知识体系应用的同时,又注

重方法、思维及社会意识的培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从2010 年

开设“走进圆明园、走进实验室、走进图书馆”的“三走进”课程,至2013 年创

办创客空间,到2015 建立顶尖的高等项目研究实验室(简称高研实验室)以来,

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与素材,搭建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完善的课程体系,并且从

2017 年开始联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制定了符合中国特色的STEM 课程实施规划。

本书汇集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近十年STEM 研究的成果,从理论层次到实践

层次都有深度讲解,并且精心筛选了七个优秀课例,囊括了小学、初中及高中各

个阶段,并按照适合在学校开展的STEM 教育及适合在教育共同体开展的STEM

教育作为划分依据,供读者参考借鉴。

VIII STEM教育理论与实践

本书由王田、谭洪政主编,白雪峰主审,多位人士参与了编写工作,第1 章由谭

洪政编写,第2 章由谭洪政、郑良栋、付静编写,第3 章由付静、王诗琦、申大山编

写,第4 章由王田、谭洪政、赵兴华、伊娜、肖野编写。本书得到了清华大学附属中

学领导及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还要特别感谢韩星、曹权、彭国旺对

于整本书的架构、内容给出了大量有效的建议。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若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委会

2020 年12 月

本书勘误及

教学资源更新前 言

STEM 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

数学(Mathematics)的英文首字母组合而成的。STEM 课程是指有意识地将知识、

技能、原则或价值观应用于多个学科,并通过一个明确的核心主题、问题、过程、

现实经验或专业应用展示出来,进而设计而成的涵盖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领

域的整体课程。在STEM 课程中,科学与工程是核心,技术是手段,数学是基础,

在这其中融入跨学科素养,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是STEM 课程的目标。

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通过为学生营造真

实情境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浸润其中,在将课本知识体系应用的同时,又注

重方法、思维及社会意识的培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从2010 年

开设“走进圆明园、走进实验室、走进图书馆”的“三走进”课程,至2013 年创

办创客空间,到2015 建立顶尖的高等项目研究实验室(简称高研实验室)以来,

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与素材,搭建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完善的课程体系,并且从

2017 年开始联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制定了符合中国特色的STEM 课程实施规划。

本书汇集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近十年STEM 研究的成果,从理论层次到实践

层次都有深度讲解,并且精心筛选了七个优秀课例,囊括了小学、初中及高中各

个阶段,并按照适合在学校开展的STEM 教育及适合在教育共同体开展的STEM

教育作为划分依据,供读者参考借鉴。

VIII STEM教育理论与实践

本书由王田、谭洪政主编,白雪峰主审,多位人士参与了编写工作,第1 章由谭

洪政编写,第2 章由谭洪政、郑良栋、付静编写,第3 章由付静、王诗琦、申大山编

写,第4 章由王田、谭洪政、赵兴华、伊娜、肖野编写。本书得到了清华大学附属中

学领导及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还要特别感谢韩星、曹权、彭国旺对

于整本书的架构、内容给出了大量有效的建议。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若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委会

2020 年12 月

本书勘误及

教学资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