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本书编委会

主编 靳江丽夏川生杨淑芳副主编 朱丹段玲玲沈佩琦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芹刘燕刘曦 

朱丹陈萍沈佩琦

杨淑芳段玲玲俞祥

夏川生靳江丽戴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018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工作保障、组织实施给出了指导性意见。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标,加强心理疏导,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的心智,增强大学生自我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为了切实落实这一任务,本书编写组根据国家各部委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要求与指导,结合高职教育形势新的发展和教育对象新的变化,引入多年教学实践积累的丰富而新鲜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更多地从学生的视角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温暖,学会用积极的心理对待适应、学习、自我、情绪、人际、爱情、家庭、生命等人生关系和人生问题,希望能够对广大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益的帮助。 

本书有以下特点。

(1) 兼顾教材的理论性与应用性,体现了面向高职学生的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教材内容必须体现理论性。但教材有别于专著,如果理论内容繁多、晦涩,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毕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培养心理学的专门人才。本书在内容的处理上体现了专业性、可读性和生活化的原则,难易适度,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用知识拓展、心理悦读等方式呈现,注重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运用心理学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兴趣。

(2) 注重内容的适用性与时代性。本书融入了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如积极心理和幸福人生、高效学习方法、原生家庭影响、生命教育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内容的适用性和时代性的结合。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本书在学生的发展性方面下功夫,包含了丰富的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具有现实意义的学习素材。

(3) 把握了体例的结构性与丰富性,使教材形式多样化。本书每个章节开头通过心灵探索,用发人深省的故事或者案例导入,引起思考。知识拓展、心理悦读、心理训练、推荐资源等丰富的栏目内容是教材主体知识结构的有效补充,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自学资料,既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可以让学生参与活动,使学习充满活力。

(4) 体现了教材的适教性和宜学性,使教学方式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能够从活动中懂得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性,进而能够主动地去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本书的灵活多样的内容编排不仅适合学生自学,也使教师更具有操作性,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活动体验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我教育、互助教育相结合,也可以整合案例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心理测验法、行为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材制作了配套PPT和部分教学视频,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教师进一步拓展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空间。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出版物中相关资料和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并在心理悦读和推荐资源中引用和改编了许多网络资源,由于几易其稿,部分引文原出处遗失,未能悉数列出,在此致歉,谨向这些作者、学者和网站材料提供者表示深深的谢意。由于编者学识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同行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2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