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保险业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金融服务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保险独有的经济补偿功能使得保险业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我国保险行业总资产首次突破20万亿元,完成了历史性跨越。面向未来,保险业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保险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这既为保险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对保险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保险业是朝阳产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历史和社会观念等原因的影响,导致人们对保险的认识不足,造成保险覆盖面不广,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保险业的发展与我国现有的经济规模不相匹配。要进一步加快保险业的改革发展,离不开全民保险意识的提高和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设置保险学原理与实务课程,对于普及保险知识,培养具有较强保险意识的现代公民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保险学原理方面的教材很多,各有特点,但结合时事发展,适合应用型本科的保险学原理与实务教材却不多见,《保险学原理与实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保险学原理与实务》在编写过程中,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避免了以往教材过分偏重理论知识的倾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大量时事新闻和案例分析,提高了《保险学原理与实务》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保险学原理与实务》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示例翔实、深入浅出、简明易懂,既包含对保险学领域的传统理论、基础内容和实务知识的介绍,同时又整合了有关保险业发展的新数据资料及对各种保险业界新闻热点的分析介绍。每一章的课前导读部分概括了本章的作用和内容;在每一章的正文中,结合所讲述的关键知识,穿插了大量极富实用价值的例题和案例分析,大部分章节还附有课后拓展及时事案例;每一章末尾都安排了有针对性的复习思考题,有助于读者巩固所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培养独立分析能力,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特色。《保险学原理与实务》的目的在于使读者能从宏观的角度对保险学有一个整体而全面的认识,没有过多强调理论深度,而是注重保险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应用,方便读者首先对保险学建立一个体系观念,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留下合理空间。
《保险学原理与实务》的特色体现在:第一,兼顾保险基础理论知识和实务,既系统介绍了保险基础知识,又吸收了我国保险理论和实践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贴近理论前沿和实践发展,同时也贴近生活实际;第二,语言简洁精练,在基础理论知识部分,我们摒弃了晦涩难懂的专业内容和繁杂的公式推导,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其间的逻辑关系和深奥的道理,主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三,内容新颖,及时呈现保险行业、保险市场、保险法规等方面的最新发展状况;第四,通过案例分析、课后拓展及习题等调动学生开展参与性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保险学原理与实务》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保险从业人员、银行专业理财规划人员学习保险基础知识和参与资格认证考试的参考教材,还可作为保险客户以及对保险相关知识感兴趣的广大读者的保险知识普及用书。授课教师可根据教学对象和授课学时的不同,灵活选择相关内容进行重点教学。
《保险学原理与实务》主要由杨娟、周艳玲、付书科负责编著。全书共计十章,由杨娟担任总体策划,主要编写人员及其分工如下。
杨娟(武汉工程大学):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和第七章。
周艳玲(黑河学院):编写第二章、第五章和第十章。
付书科(武汉工程大学):编写第一章、第八章和第九章。
此外,王亭亭、胡长林和胡涛等也参与了本教材部分章节、案例与习题的编写工作及相关课件、题库等资料的制作与整理工作。全书最后由杨娟负责总纂。
《保险学原理与实务》参阅、使用和引证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出,在此谨对所有相关作者、编者和出版社表示诚挚的谢意!《保险学原理与实务》在写作过程中就相关问题向保险顾问王雪莲女士进行了咨询并得到了热情的解答,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修改完善。我们的邮箱是992116@qq.com,电话是010-62796045。
《保险学原理与实务》配套的电子课件、习题答案、课后拓展案例和题库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downpage网站下载,也可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下载。
编 者
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