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与时俱进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以培养适合时代发展、胜任基础教育工作、具有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小学一线教师为教育目标,应切实地将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工作之中,以贯彻党的文化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小学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是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其前身是“小学国学启蒙导读”课程。该课程开设于2009年,至今十年有余,开设的目的是服务于日渐科学化、系统化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该课程的教学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课程范例,完全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构建起来的,本书的编写即是对这十余年来教学经验的系统归纳与总结。在本书的具体编写中,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形成系统。当前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采用了大量的文化经典,涉及经、史、子、集各部分内容,故形成教材结构编排的系统性是第一要务。本书在介绍传统文化热的兴起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概貌的基础上,选取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密切相关的四书、《老子》与《庄子》、古代蒙学读物、古典诗词四类经典构建教材主体。同时,又从经典概要、文本研读、教育实践三个角度展开主体部分教学,力求将文化经典文本与小学教育实践相融合,系统地呈现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对文化经典的编选与教学情况。

  二是选取文本。传统文化经典传承历史悠久,原典版本众多,注释的解读者层出不穷。又由于传统文化教育在社会各个层面的普及,传统文化典籍和相关的诵读教材、音像制品与网络课程也大量问世。面对如此丰富、复杂的文本群,如何从中选取经典文本、如何选取适合于小学教育的注释本与解读本,是摆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书在编写中注意突出文献原典的出处,也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注解本,希望能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一些帮助。

  三是突出实践。本书属于实践教程,故在编写中并未对传统文化经典做详尽的学术性阐释与研读,而是凸显了小学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编选与教学情况。在教程各章的开端均设计了导入案例,在第二章至第五章设专节,介绍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教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可以说,在教材整体设计上是以案例贯穿始终的。同时,在经典诠释与研读中,注意与小学《语文》统编本新教材相对接,并突出相关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以服务于教材编写与课程教学的专业性特点。

  从教材编写人员构成来看,不仅有课程主讲教师作为主力,而且有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任教师和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参与其中。孔锴老师是“教育学”的专任教师、教授,王晔老师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专任教师、副教授,朱辉老师、张萌萌老师、张梓明老师、姜淼老师、赵桂玲老师都是小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他们的加入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专业保障。

  本书的具体编写分工如下:

  全书编写:华云松

  学术顾问:孔锴

  教学案例策划与指导:王晔

  教学案例撰写:朱辉、张萌萌、张梓明、姜淼、赵桂玲、华云松、谭艳秋

  微课录制:张萌萌、张梓明、姜淼、赵桂玲、李全宇、马岚、华云松

  感谢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张瑾校长和杨军副校长、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第二小学的王涛校长,他们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感谢沈阳大学师范学院邹茹莲院长对本书编写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最后,向编者所在的沈阳大学、参编教师以及所有提供资料和建议的老师们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类课程的学生用书或教学参考书,适合作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专职、兼职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家长了解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阅读书籍。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