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2015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共同发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通知”。全国许多高校相继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目前,全国已有36所高校获得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资格,53所高校设立了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为满足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需求,急需建立适应本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教材体系,编写出版一批高水平的网络空间安全教材。近年来,我作为主持人承担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网信办”)组织的课题——“网络空间安全教材编写指南的研究和制定”“网络空间安全教材体系建设研究”“网络安全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研究”,《网络空间安全导论》一书的主编和副主编均参与了以上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网络空间安全教材体系建设规划中,《网络空间安全导论》被列为本科生的核心通识课教材。该书作者依据教材体系中制定的“网络空间安全导论”大纲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相关专业规范和质量标准安排教材内容的组织。该书的出版可以满足各高校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的教学需求,对提高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

该书的6位作者均坚守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一线工作多年,在长期的网络空间安全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位作者还获得了中央网信办与教育部指导和组织评选的网络安全优秀教师奖和网络安全优秀教材奖,以及北京市教学名师、陕西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在该书的编写工作中,6位作者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专业特长,将他们在日常教学中积累的教学经验、教育理念和科研成果等有效地融入教材。

《网络空间安全导论》的内容涵盖了密码学及应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应用安全等五个相互关联的研究方向。全书内容全面,概念清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特别是,该书以新媒体的形式出版,增加了作者精心制作的微课视频,更加方便读者学习、理解和掌握书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总之,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通识课教材,非常适合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的广大师生和科研工作者阅读和学习。

鉴于以上原因,我特别愿意将《网络空间安全导论》推荐给广大读者。最后,还要感谢各位作者和编审为此书的出版发行工作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希望《网络空间安全导论》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为网络空间安全相关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8月3日

为了加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务院学位委会员、教育部于2015年6月出台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为一级学科的决定。全国许多高校相继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培养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研究生,也有许多高校设立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或信息对抗技术等专业培养本科生。在许多高校的网络空间安全类专业培养方案中,均将“网络空间安全导论”课程设为低年级本科生的核心通识课。为了满足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需求,本书作者经研究决定发挥各自专业特长,编写一本适合本科通识课教学的《网络空间安全导论》。

本书作者均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部分作者同时也是中国密码学会理事,主持或参与了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和《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编制工作。此外,作者还参与了由王小云院士主持、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和组织的系列课题——“网络空间安全教材编写指南的研究和制定”“网络空间安全教材体系建设研究”“网络安全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研究”。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充分汲取了上述研究成果,力求使本教材的编写大纲符合上述专业规范、教材编写指南和教材体系建设方案的要求。

本书主要有以下特色:

(1) 基本概念清晰,深入浅出。在基本概念的阐述上,力求准确精练;在语言的运用上,力求顺畅自然。作者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描述深奥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而是借助大量的图表进行阐述。

(2) 内容全面,分别阐述了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简介、密码学、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内容安全和应用安全等基础知识,涵盖网络空间安全导论课程必需的知识点。

(3) 本书以新媒体的形式出版,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每小节的二维码,观看由作者精心制作的、讲解本节知识的微课视频。

(4) 每章后面都附有精心斟酌和编排的思考题。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这些思考题,读者可加强对每章所学内容的理解。

(5) 书中列出了参考文献,为网络空间安全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继续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提供了参考资料。

本书由刘建伟任主编,石文昌、李建华、李晖、张焕国、杜瑞颖任副主编,封化民教授任主审。中国科学院王小云院士特为本书作序。

全书共分6章,每章授课4学时,全部授课内容按24学时设计。

 第1章为网络空间安全概述,由武汉大学张焕国教授和杜瑞颖教授主笔。 

 第2章为密码学基础,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建伟教授主笔。

 第3章为网络安全基础,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建伟教授主笔。

 第4章为系统安全基础,由中国人民大学石文昌教授主笔。

 第5章为内容安全基础,由上海交通大学李建华教授主笔。

 第6章为应用安全基础,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晖教授主笔。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还邀请了国内高校优秀的青年学者和知名网络安全专家参与编写了部分章节的内容,他们分别是:

 禹勇,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承担了2.2.3小节、2.2.4小节和2.3节的编写任务。

 张红旗,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承担了2.4节的编写任务。

 左晓栋,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承担了3.3节的编写任务。

 黄欣沂,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承担了3.4节的编写任务。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还邀请了360公司计算机病毒专家徐传宇先生编写了有关计算机病毒防护技术的3.2.4小节,邀请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樊志甲先生编写了有关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的3.2.5小节。

感谢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密码学会终生成就奖获得者、著名密码学家和信息论学家王育民教授。在本书2.1.4小节的编写中,作者参考了王育民教授提供的未公开发表的手稿。

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李大伟老师、孙钰副教授、崔剑老师,Wollongong大学的李艳楠博士,陕西师范大学的刘金会副教授、赵艳琦博士、史隽彬博士、陈若楠硕士、严都力硕士,他们在本书的微视频制作、图表整理、参考文献整理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与帮助。

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的潘倩倩博士、伍军教授、吴鹏老师、林祥老师,他们在本书内容安全管理部分的信息内容网络、社交网络信息内容与大数据、舆情内容分析等章节的撰写、图表整理、参考文献整理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与帮助。

感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的朱辉教授、尹钰副研究员、阎浩楠博士、王灿硕士,他们在本书的微视频制作、图表整理、参考文献整理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与帮助。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张民编审在本书的策划、组织和撰写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她为提高本书的质量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性建议。

在此,作者向所有参与本书编写工作的各位学者和专家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可作为密码学、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对抗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网络安全工程师的参考书和培训教材。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加之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2020年6月14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