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FOREWORD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世界汽车协会报告指出,汽车重量每减轻10%,燃油消耗可降低6%~8%,车身变轻将有助于整车燃油经济性、车辆控制稳定性提升,既可实现汽车节约能源,又可减少排放,从而满足环保要求,汽车轻量化已成为当代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等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发布,国内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发展趋势愈加显著,对汽车轻量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车市持续萎靡、新能源汽车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轻量化成为汽车产业从困境中突围的重要方向。实际上,在当前全球能源危机和环保压力下,随着传统燃油转型为电驱动的汽车动力革命愈演愈烈,汽车轻量化这一汽车技术革命也是势头不减一浪盖过一浪,和汽车动力革命并肩而行。与传统燃油汽车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车采用电池作为动力来驱动汽车运转,受动力电池重量、动力电池续航里程的限制,在严苛的节能降耗法规下,汽车轻量化成为新能源车企首先考虑的问题。

事实上,汽车轻量化技术无论对传统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是一项基础性的共性技术,关系到汽车安全、节能、环保等重要要求,涉及技术、经济、安全、环境等诸多方面,更涉及多专业、多学科、多种工艺、多种材料。使用轻量化材料、应用轻量化制造工艺及连接技术以及轻量化结构优化设计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三个主要途径,是传统汽车制造商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书首先介绍了汽车轻量化发展的背景及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然后分别从汽车轻量化材料、汽车轻量化制造工艺及连接技术和汽车轻量化结构优化设计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途径和方法。全书力求反映现代汽车轻量化过程中的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方法和新手段,取材丰富,图文并茂,结合大量工程实例,深入浅出地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汽车轻量化的基础知识。另外,书中尽可能做到物理概念准确、力学概念清晰,从发展的角度写应用,从应用的角度论发展,做到实用创新性强、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旨在为我国汽车轻量化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为从事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借鉴,为政府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依据。

本书由河北工业大学王刚、安玉民、刘海涛共同编著完成,具体分工如下: 第1、7、8、9、10、11章和第12章由王刚编写,第2、3、4、5章和第6章由安玉民编写,第13、14、15章和第16章由刘海涛编写。全书由王刚统稿定稿。河北工业大学胡宁教授对书稿进行了详细的审校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参考了国内外出版的一些教材和研究文献,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出版过程中,也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在撰写过程中力求精益求精,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和不妥之处,敬请业内专家、同行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