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序言

本作品集是清华大学本科生四年级“小城镇规划设计

课”2017年、2018年课程基础上统筹整合而成。这两年的

设计对象都是建制镇,而且都是京津冀协同背景下,选址在

关键区的小城镇样本,一个是畿辅地区、雄安上游的传统产

业集群小城镇,一个是京郊地区浅山区、山水相间、文化荟

萃的世界文化小镇。

中国的小城镇规划处于一个快速的变革时期,传统基于

总体规划的范畴开始转向基于“生态文明”的国土空间规划

的范畴。规划不仅仅关注生活和非农生产的建成环境,而且

更加注重山水林田湖草等非建设空间,或者具体来说,生态

空间、农田空间的保护和利用。

《体国经野:小城镇空间规划》反映的是这种变革之际的

小城镇规划。“体国经野”一词出自《周礼·天官》。其经典

的解释是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

奴隶平民耕作,后泛指治理国家。在这里,一方面,体国经

野作为治理国家的广义涵义,在小城镇规划里,贯彻“小城镇、

大问题”的不变要义,将规划深刻地理解为国家治理的一个

重要的工具;另一方面,从狭义规划的角度,体国经野概括

了“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建成环境(国)”诗意栖居的营造

和促进,以及“山水林田湖草(野)”的保护和空间秩序提升。

课程教学组织和题目选择

始于2009年,清华已连续开展了10年的研究生课程“专

题设计一:空间规划”并出版了《空间规划Ⅰ》(清华大学

出版社,2017年)、《空间规划Ⅱ》(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体国经野:小城镇空间规划

II

年)等作品集专著,2013年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招生以来,

小城镇规划设计课教学也成为一门非常核心的设计课。再加

上“十八大”以来国家关于“市场—政府”“中央—地方”的

国家战略安排仍激发着清华大学在规划教学方面的不断改革

和创新,我们与时俱进地新设了《城市规划经济学》《人文地

理学》等理论课程。

随着国家国土空间规划“四梁八柱”的形成,清华大学

进一步形成了由“小城镇国土空间规划设计studio”(四年

级上学期)、“毕业设计”(四年级下学期)以及研究生一年

级的“专题设计一:空间规划studio”组成的“螺旋进阶式”

的“国土空间规划设计”课程群,这在国内独一无二。这种

studio群的课程一方面旨在通过设计课来统筹理论学习、提

升战略判断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课时限制等原因,一

些关键的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甚至是人类学、政

治学等并未系统开设,通过设计课平台构筑和打开了与相关

领域模块对接和交叉的渠道。

可以看出,立足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清华规划系

的“国土空间规划”系列设计课创新组织贯彻了“一肩挑”

的教学理念。一方面,设计课强调“规划让空间资源配置更

优化”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设计课强调清华大学

建筑学传统的“设计让栖居更诗意”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前

者在传统总体规划基础上聚焦“理论与模式”(从农业区位论、

阿隆索模型等土地经济学模型到中心地理论、中心流理论等

空间体系模型乃至库兹涅兹周期、三次资本循环、公共品供

给蒂伯特模型等经济学模型)以及“GIS空间分析—计量经

济—大数据分析”(双评价、产业演化、公共品供给外部性

测度、土地减量和流量模拟等)、应对不确定性的“战略留白”

和“情景方法”等弹性规划思维;后者除了注重小尺度空间

的城市设计、场地设计乃至建筑设计表达外,更注重设计思

序言

III

维在国土空间秩序重塑、国土空间高品质提升等规划编制中

的贯彻应用,强调“点线面网络”文化遗产、“山水林田湖草”

大地景观与聚落空间构成的和谐统一体,创新探索了“公共经

济学”等理念下的区域设计、地方设计、要素设计和过程设计。

我们不但通过“一肩挑”理念为学生构筑了根基稳固的

“青藏高原”知识和能力体系,同时也重视了“因材施教”

理念,发挥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积极性,在“青藏高原”

点缀了“深邃的海子”“无际的荒野”和“高耸的雪峰”。通

过靶向“业界专家理论和实务讲座”“现场田野踏勘”、个人

“专题环节”、集体“空间规划与设计”等环节最终实现了“各

美其美”的专长发挥,“美美与共”的统筹综合等教学目标。

1.教学组织

清华的“小城镇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设在四年级上学期,

总共16周128学时。其教学曾主要是以传统的总体规划设

计为基础,认识小城镇尺度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问题,来

统筹规划理论知识和融会贯通。之后,尤其在2015年后,

小城镇规划设计课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寻找与时代变迁相

应的规划方法论和设计表达。2017年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

首都功能疏解、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化实施,课程

无论在选题上还是在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内容上都进一步做

了重大的调整和探索(表1)。

表1 “小城镇规划设计studio”课程教学组织架构示意

课程概述

专题讲座、

理论学习

调研策

划问卷

现场调研

调研资料

整理与汇报

分专题研究

中期汇报

1

2

3

4

5

6

7

8

不同情景:

定位、发展目标、规模、空间布局研究与规划设计

镇区规划

方案设计

城市设计

方案整合、

成果输出

终期

汇报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体国经野:小城镇空间规划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studio”之后是本科毕业设计和研

究生“空间规划studio”以及“总体城市设计studio”。教

学组织来看,前8周进行专题讲座、现场田野调查和专题研

究。专题研究注重区域分析、产业空间、人口需求、土地利用、

交通支撑、生态文化等小城镇本身发展和区域背景的清晰认

知,从而基本形成定位、空间战略等基本判断。进而,后8

周注重运用情景规划方法,从及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

的路径,深化小城镇空间发展的战略性预判和框架性策略,

开展镇域和镇区等不同空间尺度的空间规划与设计表达。小

城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在规划中比大

中城市更需要精准认识、洞悉和把握,更需要精准地靶向规

划判断、布局和设计、策划。因此,从教学组织方式上,充

分利用“教学共同体”。课程邀请国家自资部、住建部等管理

和技术服务部门以及北规院、中城院和地方县市和乡镇政府

管理和技术人员,融入从讲座、调研、点评等各个教学环节

(图1~图3)。

图1 2017年教学组在保定石佛镇进行泵机生产现场调研

2.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探索

“十八大”以来,城市规划的改革日益深化。2017年、

2018年清华大学的小城镇总体规划也体现了这一改革的新

要求。

2017年石佛镇的小城镇规划探索了传统总体规划训练

的基础上,注重生态环境、服务设施布局等“区域公共问题”,

注重非建设用地的资源配置利用,注重市场外力和区域协同

驱动下小城镇发展的不确定性。

2018年周口店的小城镇规划则做了较大的尝试。一方面,

专门针对三区三线、山水林田湖草等“国土空间规划”新框

架下的教学探索;另一方面,针对“建制镇”的特点,探索

了从区域、镇域、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等战略规划、总体规

划和详细规划乃至城市设计、策划等基于清华城市设计特色

的训练。

3.课程选题:京津冀协同背景下聚焦京畿地区的典型样

本小城镇

从典型性和特殊性、区域意义和地方特色等出发,2017

年、2018年的教学地区是:河北保定安国市石佛镇以及北京

图2 2018年教学组与周口店人民政府进行座

谈访谈

图3 2018年教学组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

镇调研“十字寺遗址”

体国经野:小城镇空间规划

房山区的周口店镇。从典型性和特殊性来看,两个建制镇属

京畿地区,同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大区域背景下产业转型、城

镇发展模式转型的挑战,同时两个建制镇一个是首都北京的

近郊区,一个处于距离北京较远的保定市;一个位于太行山

浅山区,一个可远眺太行山;一个有丰富的世界级的文化遗

产,一个文化底蕴相对薄弱;一个有丰富的自然地理条件变化,

一个是沃野千里的华北大平原地貌(表2、图4)。

2017年保定安国市石佛镇总体规划的教学“兴趣点”包

括:①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对建制镇的影响;②(潴

表2 2017年、2018年两个studio典型教学案例小城镇周口店镇和石佛镇教学归纳

保定市石佛镇

北京市周口店镇

区位条件

白洋淀上游潴龙河畔; 属保

定安国县级市;安国县城和

博野县城之间;畿辅地区

北京西山浅山区,永定河支流上游;距离北京市中心

60公里;毗邻房山区城关镇和燕山石化功能区;首都

核心功能区

地形地貌

华北平原地形地貌

深山区—浅山区—平原区多元地理地貌

经济产业

泵机企业集群

传统的水泥、采矿停止,新产业在逐步形成

文化遗产

相对匮乏

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周口店猿人遗址(世界文化遗

产)、金陵遗址、十字寺遗址;文化遗产得天独厚 ;

贾岛等名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交通条件

现状可达性较差;有规划高

铁和建设中的高速公路

京昆高速和建设中的轨道交通

教学难点

(知识和

能力教学

兴趣点)

城与乡、生态与发展、演进

与断裂、紧凑与分散、地方

与区域、现状问题解决与长

远目标实现等多方面存在诸

多的不确定性

空间规划变革中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应对和特殊性认

识;存量规划改造方法论和原理;文化遗产、生态等

稀缺性以及中心城市和轨道交通导向下的阿隆索空

间模型;山水林田湖非建设用地资源管理和规划;依

附还是中心打造

教学重点

区域巨型工程和制度环境

变化对小城镇的影响;小城

镇的公共问题;小城镇的产

业—居住—公共服务功能分

化逻辑;阿隆索空间经济模

型和形态模式;小城镇的城乡

(国野)二元性认识和应对

生态和生态景观城乡耦合(生态景观都市主义);文

化和城乡耦合(文化都市主义);生态—生产—生活

的空间逻辑;小城镇内部的异质性和分化;小城镇发

展与区域、与首都的政治经济学等内部机制;城乡—

山水林田湖区域规划设计为本体的空间规划探讨;小

城镇层面的聚落详细规划和特色设计特殊性应对;战

略—规划—设计—策划—运营全链条;“五个一”体系

教学—科

学共同体

安国市政府、石佛镇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院

周口店镇政府、北京规划设计院

学生数量

9人

6人

龙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③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传统产业集

群转型发展(石佛镇镇域内泵机企业近500家,是三北地区

最大的工业泵生产基地,承担了9000余名的从业人员,有“草

根化”顽强的企业家精神);④高铁和高速公路等规划建设。

2018年的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教学“兴趣点”有:

①国土空间规划初现端倪,新一轮北京总规和县区分区规划

背景下的小城镇规划探索;②山水林田湖草和聚落多元性的应

对;③建制镇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3处国保单位;④有房山最

高峰;⑤传统产业衰落和新产业兴起;⑥存量规划探索、功能

人口疏解下的小城镇发展;⑦在北京市、房山区、燕山石化等

作用下周口店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面临多重动力影响。

图4 周口店镇和石佛镇两个案例教学点区位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