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建筑业在技术进步和建设规模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近些年建筑业的就业人数减少,建筑业面临专业工人匮乏等新的挑战。国际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我国已进入快速推进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时期。
建筑工业化源于欧洲,为解决战后重建但劳动力匮乏的问题,通过推行建筑设计
和构(配)件生产标准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的新型建造生产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了战后住房的供应。虽然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推广标准化、工业化、机械化的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筑,但是受到当时设计水平、产品工艺与施工条件等的限制,导致装配式建筑遇到严重的抗震安全问题,而低成本劳动力的耦合作用也使装配式建筑应用持续减少,8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停滞期。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全面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引导下,建筑业开始向绿色、工业化、信息化等方向发展,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为重点的建筑工业化得到重视并逐渐兴起。
建筑工业化的模式是对传统建筑行业的一种颠覆,它的集约化、模块化、标准化、工业化等特点可大幅提高现有的生产效率和生产速度,并显著改善建筑行业粗放式和高能耗的生产模式,从而使建筑行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本书从工业化的概念、特征、设计、生产、施工、评价指标及发展方向等方面来介绍建筑工业化。首先,简单
介绍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背景及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分别从技术体系、生产工艺与建造体系、现场施工与管理三大方面,探讨了建筑工业化从设计到施工完成的关键技术; 其次,从建筑工业化管理模式及数字化应用向读者展示了建筑工业化的管理模式以及顺应时代的数字化应用; 接着,从建筑工业化指标及评价方面介绍了当前对建筑工业化的评价标准; 最后,从绿色节能,数字化,多功能、复合化、可持续发展,全生命使用周期,以及精益建筑理论五个方面对其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发展进行介绍。同时,本书的每一
章后面都有对应的工程案例分析,向读者展示了相应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可形成完整的建筑工业化基本思路,建立建筑工业化的基本思维模式,理解与熟悉建筑工业一体化建造的技术与方法。
本书由浅入深、内容丰富,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学专业及土木类相关专业师生的本科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建筑工业化相关行业专业人士的研究或实践参考资料。
本书由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刘学应主持编写,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王瑜玲、张飞燕、陈云舟
和浙江华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王顺喜参与编写。其中,第1章、第2章由刘学应编写; 第3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由王瑜玲
编写; 第4章由陈云舟、王顺喜编写; 第8章由张飞燕编写。
杭州兆冠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吴世鑫、朝晖城建集团有限公司顾坚和方远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学形参与了相关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全书由王瑜玲统稿校对,刘学应审校。
本书是所有编者对建筑工业化长期的关注、研究及思考的结果,在编写过程中,还参考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