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为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消除
贫困,缩小南北差距,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
就本质而言,消除贫困就是在捍卫人权,捍卫个体基本生
存权利和谋求发展的权利。同时,贫困问题关系不同的行
动主体,从国家、社区到家庭和个人,不同层次的组织或
个人在贫困问题中占有不同的位置。梳理贫困问题的来龙
去脉,有助于提出有效可行的社会政策以消除贫困,促进
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扶贫工作是“人类历史上最快、最大规模的扶
贫盛举”。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中国扶
贫事业已经走过了近70年的历程,从最初筚路蓝缕到改革
开放时期“摸着石头过河”,再到十八大精准扶贫,扶贫
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国家和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栉风
沐雨,砥砺前行,取得了非凡成就,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
为全世界的反贫困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自1978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7.8亿,仅2012年
至2020年8年间,脱贫人口近一个亿,832个国家级贫困
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区域性整体贫困
得到解决,令全世界瞩目。
VIII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通过
开发式扶贫和保障式扶贫,着力实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
脱贫目标。中国的脱贫攻坚注重全面整体脱贫,坚持发挥人民群众的
主体地位和内生动力,而不是西方国家的短期内缓解贫困与外部力量
介入;精准扶贫方略能够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识别与针对性策略提供
经验;发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减贫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市场与社会
组织参与协调,中国的扶贫样板创新了国际减贫理论,为解决发展问
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中国的扶贫经验:“概
括起来主要是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
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中国特色扶贫开发关注扶贫的
精准与可持续性,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和减贫是重要借鉴资源。
中国的减贫成就与政府、市场、社会与人民等主体的参与协作密
不可分。在政府主导下,发扬共建共治共享的减贫理念,重视市场、
社会组织等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向贫困地区投入。此外,
强调在脱贫攻坚中发扬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克服各类难题与挑战,
集中了社会各界的能量与智慧。
中国扶贫成就可以称为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作为国际减贫发展
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与积极推动者,中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走出了一
条独具特色的减贫道路。展望未来,中国会继续推动国内乡村振兴,
并继续大力支持南南合作,为全球减贫事业广做贡献。
本书立足于中国脱贫攻坚实践,基于准公共物品理论和制度变迁
等视角,从理论层面系统性地梳理了中国扶贫政策和制度。通过概述
全书核心概念与理论,系统总结中国扶贫经验的内在模式,聚焦扶贫
有效制度供给、路径选择、激励机制、政府治理、群众内生动力等重
要议题。此外,还深入考察分析了不同主体在扶贫开发实践中的角色,
分析了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协作扶贫开发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表现,
从而试图从理论层面勾勒出中国扶贫生态,为理解中国扶贫开发与减
贫成就提供本土视角,也尝试为世界减贫与发展诠释中国扶贫样板。
从理论层面系统总结扶贫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不仅能够将其广泛
IX
的应用于扶贫开发工作中,而且能够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得到不断创新
与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将中国扶贫理论研究不断推进完善。这一过程
对于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也正是本书研究的价值所在和意义所在。
本书从立题到完成历时两年的时间,研究团队成员在广泛而深入
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多次讨论,反复斟酌,理清脉络,认真研究分析。
成稿以后,大的修改就进行了六次,最终定稿!
在此,特别感谢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及光华管理学院各
位同仁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理想丛书编委会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
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左玉冰老师和其他编审老师的大力支持和
帮助。
特别感谢研究团队姚昕言博士富有成效的组织沟通工作,特别感
谢研究团队彭成琛妮、张秋香、魏慕璇、邓皓文、李亚兰、黄仕杰、
赵一鸣、刘吴丹、王子行、刘晓昊、张春艳、李一冉、刘令等全体成
员一年来辛勤努力地工作,特别感谢所有为本研究提供过支持和帮助
的人,恕不能一一致谢!在此,再次对所有提供帮助者表达衷心的
谢意!
雷明
2021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