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伯尼·罗斯
■■机械工程教授
■■斯坦福大学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the d.school)联合创始人
■■《成就习惯》作者
我有幸教授设计课程已经超过60年了。起初,我主要教的是设计普
通机器,后来又包括机器人设计。在此基础上,我的工作延展到培养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及提高学生的个人效能。大约15年前,我作为斯坦福大
学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开始将我的研究重心从设计
转变为我们现在所说的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将最初用于对物理对象进
行设计的技术和思想应用于处理更广泛问题的一系列方法。
在斯坦福大学的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里,设计思维最初偏向于
为他人设计。人们认为,客观的局外人可能会带来被沉浸在自己问题中
的人所忽视的见解。我们开发了一个咒语:“不要为自己设计!”这让我
产生了矛盾,因为那时我的很多教学都是通过运用与设计思维相同的原
理让个人掌控自己的人生。
所以,当我开始写《成就习惯》一书时,我担心我的设计思维同事
会指责我是异端。情况恰恰相反:将设计思维应用到自己身上是可以接
受的。例如,IDEO(世界领先的设计思维咨询公司之一)的首席执行官
蒂姆·布朗在《成就习惯》一书的封面上写道:“将设计思维用在别人身
上之前,先用在自己身上。您,还有这个世界,都会因此而变得更好。”
更让我欣慰的是,无数读者的电子邮件告诉我,他们对自己给人生带来
的积极变化是多么地感激。
在过去的几年里,设计思维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有其他书籍
指导读者将设计思维应用到自己的人生中。这非常有意义,因为设计思维
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以用户为中心。这意味着设计者要对用户有同理
心,同理心意味着设计师试图通过“换位思考”来设计某件东西。所以,
很明显,如果人们是为自己设计,他们已经站在了为之设计的人的立场。
然而,这里也有一个危险,因为我们在自我评估时往往不那么客观。因此,
重要的是,我们在人生设计中使用的解决问题方法,应包括在我们自欺欺
人或看不清楚事情时警示我们的安全措施。我很高兴地注意到,《人生设
计思维手册:斯坦福创新方法论应用》的作者意识到了这些潜在的陷阱,
而且他们在提醒读者这方面做得很好。这是让这本书在设计思维领域受欢
迎的原因之一。
在《人生设计思维手册:斯坦福创新方法论应用》中阐明的方法为
那些寻求令他们的人生更充实并有勇气诚实地看待他们当前状况的人提
供了工具。迈克尔·勒威克、让-保罗·托曼和拉里·利弗在这本书中
引导读者学习的技巧和策略可以用于重新设计一个人的人生,包括一个
人的活动和人际关系。对于所有想主动改变、有勇气思考、行动和利用
人生机遇的人来说,完成这些练习是一次宝贵的经验。
— 伯尼·罗斯
来自作者的欢迎语
在《人生设计思维手册》中,我们想介绍一些有助于启
动改变的技巧和策略。当这些工具适应了特定情况,并且当
我们身边的人也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 “旅程”时,它们就会
发挥较大的作用。这就是我们的朋友、家人和同事也应该手
握《人生设计思维手册》,陪伴我们一起踏上这个旅程的原因。
在应用人生设计思维时,我们将很快注意到变化与社会环境
有很大关系,我们对“自我形象认知”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的持续探究是我们社会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如设计思维一样,人生设计思维流程是用来定位的,
即让我们知道在人生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 Life,
DTL)周期中的位置。根据情境和不同的主题灵活应用是成
功的关键。最后,效果和效益是至关重要的。
这本手册刻意摒弃了关于人生设计的科学论述,将焦点
放在了应用。当然,将任何一种新知识(例如来自神经科学的)
应用到个人人生中,并通过阅读专业文献来加深理解或者对
所介绍的技术进行调整应用,都是非常可取的。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手册一开始就指出,某些话
题极其复杂,请和其他人一起进行,因为情绪会阻止我们帮
助自己。当我们注意到这些迹象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寻求专
业指导—找一个合适的专家。专业教练不会咬人!
—迈克尔·勒威克,让-保罗·托曼和拉里·利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