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时代对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提出新要求。随着社会科技创新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深深影响了社会产业变革,以新经济为代表的社会职业门类快速改变。另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新要求。同时,与互联网发展一起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对社会职业的认知更加多元化,在求职择业方面表现出更多元化的需要。为帮助大学生增强职业素质,提升就业能力,我们编写了本书,以配合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本书是在李俊琦主编的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立项教材《职业素质与就业能力训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基础上重新修订编写而成。该
书使用期间,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我们根据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变化和课程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对本书的章节内容和体例进行了调整。
在第1版的基础上,第2版做了如下改进: 第一,重新梳理了章节顺序,优化了内容结构; 第二,增加了职业指导的最新知识,更新了案例; 第三,更加重视职业素养提升,增加了职业礼仪、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等内容; 第四,体例编写更符合教学规律,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使用。本书具体内容由职业生涯规划(第一章至第三章)、就业创业指导
(第四章至第七章)和职业素养提升(第八章和第九章)三部分组成。
新版教材继承了原教材的技能训练性和实用性,更突出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内容紧紧围绕大学生现实职业发展需要,引入大量大学生求职就业中的真实案例,并对此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启发学生理解与吸收。内容编写上力图把职业生涯发展的专业性要求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更加贴合学生的求职就业需求。
二是体现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为根本,让学生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同伴学习,在技能训练中理解和吸收知识,既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方便教师组织教学,同时也便于开展课程效果评价。
三是强调思想性和文化创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职业发展教育有责任深化学生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遵规守矩意识。教材编写更加注重课程思政,致力于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编写案例体现了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使学生在案例中深刻领悟到中国文化的力量,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坚定职业理想。
本书主要由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编写。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先后荣获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简称“双高校”)和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简称“特高校”)建设单位。该课程作为学校基础素质教育内容于2005年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经历了16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探索。在此期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9%以上; 学校就业创业教育成果《基于“人人是胜者”的“三阶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完成了多项市级、校级课程教学改革课题,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由李俊琦担任主编,负责教材总体设计和全书统稿,她长期从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并主编、参编多本就业、创业教育类教材; 由熊春燕和温君慧担任副主编,她们主要负责课程设计和整理汇总工作。各章编者分工: 第一章、第三章由李俊琦编写,第二章由杨莹编写,第四章、第八章由熊春燕编写,第五章由许朝雪、段兴中编写,第六章由王文丽、李京(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编写,第七章由温君慧编写,第九章由段兴中编写。
在教材使用上,各章由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两部分构成,既重视知识学习,又凸显实践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提升,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教材附件部分作为活页作业,可以剪裁下来,方便教学结果收集和教学评价。为方便广大读者拓展知识面,可以阅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书籍,以便提升文化素质。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习实践,主动融入社会经济活动,拓展实践技能。还可以树立职业榜样,向榜样学习,获取人生智慧等。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同行专家的悉心指导,借鉴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吸收了原版教材的部分内容,在此对所有支持者和贡献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如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欢迎同仁、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和完善。
编者
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