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安全是有管理的风险 古语有言:“斯事可为,然难测其患。”电子商务作为当前最活跃的经济形 态——数字经济的代表,其安全问题和风险与生俱来,需要理性对待,并进行积极、 有效的管理。近年来,电子商务安全作为一个交叉领域,综合多学科领域的研究, 探索产生了很多理论、方法和智慧成果,从对安全问题的基础认识出发、应用相 关安全工程技术、形成多元共治且不断优化的治理路径是现实的选择。因此,本 书总体划分为基础篇、技术篇和治理篇三篇,沿着电子商务安全全流程、工程化 的治理路径来安排。 基础篇:“蹄疾走日月,步稳度关山” “同行密集客自来。”在智能商业不断演化的当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背后存 在的风险远超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商品生产风险,读者需要总体了解第 1 章,包括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安全内涵、安全要素等内容。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由于电子商务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的重要驱动力量,读者需要在研读第 2章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电子商务安全体系 结构和安全框架,夯实维护经济社会稳定预测性防护机制构建的基础。 技术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临危不乱、化危为机”,电子商务安全是一个循环过程,以预警及时、决策科 学、处置妥当、化危为机为理想目标。读者需要通过对第 3章的技术,包括信息 加密与密钥管理技术、数字证书与公钥基础设施、数字签名与认证技术、访问控 制技术、电子支付安全基础技术等内容的学习,掌握基础的安全技术。 “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朴素辩证哲学观点,强调电子商 务安全的系统性和动态性。读者需要在学习第 4章的物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 数据库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等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上,从一个系统工程的视角 看待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协同相关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和解决措施,努力获取最 大的安全保障。 “每临大事有静气”,从容不迫的底气来自对风险规律的把握乃至掌握。读者 需要通过对第 5章的学习,掌握电子商务安全协议、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系统、 虚拟专用网、移动网安全等知识,正视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链条的系统性风险, 营造动态安全的环境。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及早识别、防范、化解“蝴蝶效应”“黑 天鹅”“灰犀牛”事件的冲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及时保护现代经济社会的新要 素——数据,抓住要害、果断决策,避免各类型风险交叉感染。读者需要高度关注 第 6章的信息隐藏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和大数据安全技术等方面内容。 “安之若素、处变不惊”,电子商务安全作为一个专门领域,是社会生产力和 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处置风险与危机不能杯弓蛇影、惊慌失措,要 强调电子商务安全的常态化、持久化。持续进步的运筹学、统计学、系统论、控 制论、计算机技术等新理论、新技术,是常态化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的基础。因此, 需要按照第 7章电子商务新技术应用安全的方向,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 及其他新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安全趋势等内容,努力增加化解风险的办法,推 动电子商务安全管理技术日趋精良。 治理篇:从“多难兴邦”到“少难亦能兴邦”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子商务发 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任何国家或地区都不可能成为隔离风险的孤岛。 读者需要学习第 8章的内容,包括电子商务安全治理框架、法律法规、相关标准 及管理组织与制度,从总体将问题逐步弱化乃至瓦解。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风险预控能力是实现安全管理的 保障,随着大数据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风险事件的响应能力增强,为 防止造成风险感知失真、引发群体性恐慌等,就需要认真研读第 9章的电子商务 风险管理概述和电子商务风险评估、应对及管理优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现代科技文明增强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 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形成了超越人类认知、威胁人类安全的长期潜在风险。 现代金融急速脱实向虚,互联网金融、类金融等金融模式快速创新等,放大了经 济风险,需要紧追不辍地研究和探索电子商务信用治理。第 10章介绍了电子商务 信用治理概述和两种信用治理机制。 前言 V 本书的建议学时为 36~54学时,可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各章 节的推荐学时见下表。 学时分配表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第1章电子商务安全概述 3~4 第2章电子商务安全体系与框架 3~4 第3章电子商务安全基础技术 4~6 第4章电子商务系统安全 4~6 第5章电子商务网络安全 4~6 第6章电子商务数据安全 4~6 第7章电子商务新技术应用安全 4~6 第8章电子商务安全治理概述 4~6 第9章电子商务风险评估、控制与优化 4~6 第10章电子商务信用治理 2~4 课时总计 36~ 54 本书由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张荣刚教授和方丽娟担任主编。第 1章由张荣刚编写,第 2章由张荣刚、方丽娟共同编写,第 3~5章由郑万松编写, 第 6~7章由蔡艳宁编写,第 8章由方丽娟、何小平共同编写,第 9章由方丽娟编写, 第 10章由何小平编写,张荣刚和方丽娟负责统稿。西北政法大学的张宇轩、李思 诚负责基础篇和治理篇的案例与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编者参考了多位专家学者的资料与成果,谨致以诚挚 的谢意。由于电子商务实践的飞速发展,以及编者水平、时间和能力有限,书中 难免有欠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参考订正。 张荣刚 于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 2023年2月 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