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技术经济学是我国学者创建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促进社会、经济高效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书由北京交通大学的专家学者,依据国家最新的经济法规、财税制度、投融资体制等内容,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共同编写完成。本书有如下特色及创新之处。1 前瞻性本书编写人员全程参与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修订过程,详细了解社会各界对于既有项目评价体系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并且已经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予以应用,在教学中及时更新了知识体系,吸收了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些都全面体现在本书中。2 诠释性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逻辑清晰,便于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而且主要配合大量例题和案例,加深对理论的诠释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和培训对象及时消化和吸收新知识。3 兼备性本书注重特色行业的应用性和一般行业的全程应用相结合。基于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特点和学科特点,本书紧密结合交通运输项目的经济评价案例进行分析,并兼顾一般产业的投资项目评价,使读者对所学知识能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4 研究性本书对于国内外技术经济学科的发展现状有较好的归纳和分析,并且客观全面地介绍了本学科的前沿问题,不仅使学生能够对本学科有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而增加对本学科的研究兴趣,为培养研究型人才打下好的基础。本书的具体撰稿分工是:林晓言编写了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和第6章;陈娟编写了第7章、第13章和第14章;王红梅编写了第8章、第9章和第11章;郭丽华编写了第10章、第12章和第15章。全书由陈娟统稿。〖JP3〗本书配有教学课件和相关的教学资源,有需要的读者可以从网站http〖BF〗://〖BFQ〗wwwbjtupcomcn下载或与cbsld@jgbjtueducn联系。〖JP〗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错误,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HTH〗〖JY,2〗〖SX(B〗编〓者2020年4月〖SX)〗〖HT〗〖LM〗前言
技术经济学是我国学者创建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已充分证明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技术经济学在中国的产生并非偶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在援助我国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中,就谈到了技术经济方面的问题。国内也有一些专业设计院有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员,但当时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十分粗浅,并没有作深入研究,更谈不上形成一门学科了。1959年11月13日,于光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用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一文,谈到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应用效果等问题,这是于光远对于发展‘技术经济’的一次酝酿。”胡晓菁徐寿波传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02
技术经济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创始人之一的徐寿波院士在其著作《技术经济学》中有过重点阐述,“一切生产技术,必须既具有技术上的优越感,又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才适宜于推广和应用。所以,生产技术研究成果,应该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才能在生产中推广,才能成为国家制定技术措施、技术政策和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整的科学技术依据。……进行技术经济的研究,是科学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学技术多快好省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徐寿波技术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4
徐寿波院士于2018年11月3日在庆祝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致辞中再次强调了上述辩证关系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谈道,“回顾新中国几十年发展历程,凡是遵循了上述规律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思想必将再次展现出其指导实践的强大生命力,技术经济学科迎来了又一次大发展的机遇。……我希望全国的技术经济工作者,不忘初心,认真领会技术经济科学原理的精髓,实事求是,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徐寿波院士和老一辈技术经济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是鞭策和激励我们努力教书育人,将技术经济科学原理传承下去的强大动力。技术经济学拥有系统全面的原创理论体系,包括技术经济实体理论、技术经济要素理论、技术经济信息理论、技术经济效果理论、技术经济评价理论、技术经济比较理论、技术经济优选理论、技术经济控制理论、技术经济决策理论、技术经济综评理论等。
作为教材,特别是主要以本科生为重要对象的教材,力图将上述理论体系融会于技术与经济关系理论和技术经济效果评价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即技术与经济关系理论部分,在第1版基础上,除了原有章节予以必要的知识更新和加入引例外,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现实需要,重点增加了技术进步与知识产权、技术预见与技术政策两个章节。技术经济效果评价部分依据国家最新的经济法规、财税制度、投融资体制等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增加了第134节“PPP项目财务评价方法”及一些引例及思考题,使教材的系统性、前瞻性、实践性更加突出。附录部分增加了计算类题目的参考答案,供读者参考。
本书的具体撰稿分工是:林晓言编写第1~8章,陈娟编写第9章、第15章和第16章;王红梅编写第10章、第11章和第13章;郭丽华编写第12章、第14章和第17章。全书由陈娟统稿。
本书的修订得到了北京交通大学教务处、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及经济管理学院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本书的编写,参阅了大量的著作、教材和资料,在此向相关学者、作者表示感谢。
本书配有教学课件和相关的教学资源,有需要的读者可以从网站http://wwwbjtupcomcn下载或发邮件至cbsld@jgbjtueducn索取。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错误,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林晓言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