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勉励当代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此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认清责任,抓住机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才能有所作为、不负使命,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开局多壮丽、奋进正当时,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作为肩负着国家前途命运的时代新人,青年一代要牢牢抓住国家发展的机遇期,找准同行者,互信互助,资源共享。体验式视角下的团体活动正好为青年提供了互动共享的动力场,让青年在合作中强化同理心,先内化于心,然后才能外化于行,能够更好地为团队创造共同价值。

体验式教育古今中外很早就被提倡: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蔡元培的注重个性,崇尚自由、自然;从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身心和谐的人”,到杜威“生长中的人”等,他们都非常强调对受教育者本身的关注,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而不是单纯教师的灌输来学习知识、丰富情感、蕴涵精神。体验式教育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它的核心包括体验式技术、艺术化的教育和团体动力场。也就是运用体验式技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体验情境,通过呈现、表达、转换等方式,学生可以在温暖、流动的团体动力场中,通过体验、互动、分享等环节把知识内化,达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如果把传统教育比作吃盒饭的话,那么体验式视角下的团体活动就好比是自助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潜在需要进行内化和体验,选择切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式,以努力实现目标和做到自我悦纳,而不是仅仅围着与自身相分离的知识符号转,却始终得不到真正的提升。在团体活动中,学生可以把自己当作学习对象的主人,学会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来对自己做出相应的调试,积极地去适应外部环境带来的变化,这种情况下,个体发展的不仅仅是智力,而是整体的智能。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组员在充满信任、氛围良好的团体活动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将这种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中,辅导效果由此巩固。《职业生涯规划团体活动教程》尝试构建体验式视角下的生涯团体活动教育教学体系,先明确目标,再设计活动;先体验过程,再破解方法;先引起好奇,再体验新知;先倾听他人,再呈现观点。力求主要解决以下教学问题。

(1) 观念导向与行动导向的整合,解决体验式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问题。目前高校的通识教育没有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境内外学生混班上课的互动性较差,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多是孤立的,既没有形成横向的学科间的联系,也没有形成纵向的一以贯之、循序渐进的体系,大多没有教学反馈跟踪机制,对于教育效果是否达到等的相关评价机制也不健全。

(2) 关注结果与关注过程的整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实践性与生活性不足的问题。团体活动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受教育者感受与生活一致的或相似的场景。传统的生涯课堂教学只能靠教师对学生进行概念式、理论式的陈述和分析。团体活动教学重在“体验”,学生在课程中,通过与其他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亲身经历,深刻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体会到团队中每一个角色应有的分工和作用。

(3) 关注理性与关注情感的整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情感性与推及性不足的问题。团体活动强调感悟与升华,感悟,重在“悟”,升华,重在“升”。通过体验、探究,学生可以在体验活动中激发情感,在探究活动中引导感悟,最终将知识点内化为价值观念。团体活动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学生的认知来源于实践,学生的感悟来源于实践,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来源于实践,生涯适应力的践行表现在生活实践中。

(4)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整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主体性与个性化不足的问题。团体活动强调主体的参与,教育者要将学生作为体验活动的主体,让学生亲自发现问题、探寻结论、体验求知的快乐。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活动教程》分为12章,共设计了46个生涯团体辅导活动,每个活动都从教具准备、活动目的、设计思路、操作流程等多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介绍,活动与活动之间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既可以拆分作为一次性团体活动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长程的团体辅导完整闭环设计使用。《职业生涯规划团体活动教程》的适用范围较广,不但可以用于生涯团体活动课程的教学,还能用于教研室师资培训、班级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企业团建活动等,《职业生涯规划团体活动教程》的创新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工具的创新。《职业生涯规划团体活动教程》中用到的所有卡牌工具和部分表单工具是一套以韩赟老师为主导,联合全国数名生涯从业者共同研究开发的教学工具。《花开在眼前——韩赟生涯工具卡》系列卡牌目前已在全国100多所高校的生涯课堂中广泛使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可视化工具授课,采用潜意识投射卡、花花卡、赋能卡、各类生涯表单全方位组合应用的方式,让课堂呈现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效果。

(2) 教学理念的创新。摒弃传统的生涯教育模式,不仅将重点放在翻转课堂和学生活动这些形式上,还允许个性化差异的存在。在智商过剩的年代,走心是唯一的技巧,不再一味地强调标准化的“优秀”。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生涯的思考,相信每个人都是解决个人问题的专家,而教师只是引导者。

(3) 教学方法的创新。体验式教学的设计:明线——课堂活动;暗线——团体理论;核心——成员体验。老师担当带领者的角色,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活动帮助体验者更好地得到认知,达到溶盐于汤、立德树人的效果。结合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罗陈娟老师负责的相关课程获评福建省一流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福建省线上线下混合式精品课程等。

(4) 教学流程的创新。教学流程按照破冰——导入——情境——案例——创设——分享——整合的顺序进行,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从中掌握理论方法,营造“人人关注人、人人被关注”的氛围,“被看见”是改变的开始。听过的,你会忘记;看过的,你会记得;只有做过了,你才深深懂得。

(5) 教学理论的创新。将心理学、管理学中的相关理论迁移运用到生涯教育教学中,运用生涯教练技术、生涯叙事手法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感悟、成长。

罗陈娟和韩赟担任《职业生涯规划团体活动教程》主编,各承担15万字的撰写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活动教程》汇集了大量同行的智慧,部分表单工具和操作流程内容借鉴了前辈同行在生涯道路上的理论成果。感谢《职业生涯规划团体活动教程》编校者对《职业生涯规划团体活动教程》出版所付出的大量心血,同时向所有同行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活动教程》所引用材料的研究者一并表示感谢!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活动教程》免费提供教学课件、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生涯工具表单,读者可扫下列二维码获取。

       

教学课件 教学大纲 电子教案 生涯工具表单

编  者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