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美术教育中的“造型艺术基础”是一个独立 的学科 , 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独立的美学价值。造 型艺术基础训练不仅限于技能训练 , 更重要的是 对艺术素质和审美意识的培养与提高。纵观中外 艺术发展的不同时期 , 均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与艺 术诉求 , 对造型艺术的基础训练也都有不同的标 准和要求。1999 年后 , 美术学院招生规模逐年扩 大 , 以美术考试升入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也促 使艺考培训迅速发展,但是为了追求实效性,考 前班只能建立针对性的模式化教育方式,很难形 成系统性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学习训练内容的 单一与重复,使得大多数艺术学子考进高校后无 法应对灵活的专业学习内容。
本教材是中国计量大学校级重点教材,系统 地阐述了造型艺术基础所要面临的多种问题,全 面介绍了造型基础表现技法及审美规律,知识点 循序渐进,内容充分翔实,有助于系统地提高 绘画初学者及美术院校新生的技法学习和审美能 力。本教材同时配套提供完整的 PPT 课件,为美 术类专业院校的教学提供了便利。
造型艺术基础这一概念对于当今的学生而言 是宽泛的。基础和创作相联系 , 创作和民族、国 家文化发展的阶段任务(或者称使命)相联系。
造型艺术的基础学习不应该是盲目的 , 要以创作 牵引基础。创作能力的不足要通过基础训练去提 高 , 在基础训练中要锻炼敏锐的洞察力以捕捉创 作的兴趣点,两者相辅相成 , 互为补充。创作的 形式现已逐渐综合化,创作一个作品可能需要同 时运用几个专业的基础知识 , 或者因为作品的需 要而补充更多特殊技能的基础知识。这就要求学 生同时具备多种艺术素质 , 边学边做 , 一切最终 为作品服务。扎实的“基本功”是现行美术基础 教育的优势 , 而基础本身是“无底洞”, 创作则 可比作“引行的灯塔”。如何在保有现有成果的 同时有的放矢 , 提供更多“渠道”让学生到达每 个人心中的“灯塔”, 即造型艺术基础转化为创 作的训练途径 , 是当前造型基础教育需要拓展的 部分。
本教材不仅讲解了造型基础的技法原理,还 增加了国内外艺术大师的作品分析,包括技艺、 思想、观念等前人艺术探索的精髓 , 将其梳理成 可传授的体系,提供给学生对事物多元性的观察 角度,转换学生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兴趣点,帮 助、引导学生自发选择表达想法的途径、手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 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的五大特征之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 化”,这也是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繁荣兴盛的要求。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培养的 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审美能力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学家毛祖恒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 趋势》一文中说明了高等教育的基础化趋势 , 认 为“高等教育基础化的目的就是要给学生打好 基础 , 来适用于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就业的需 要、终身教育的需要 , 以及他一生中职业不断变换的需要”。这同样适用于艺术类高等教育的领 域。高等美术学校教育应更加关注社会与职业的 发展需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专业美术人 才。借此,唯愿《造型艺术基础》的出版,能使 学生们掌握全面扎实的造型基础技法原理,在学 习的过程中享受造型艺术带来的快乐和脱俗的身 心修炼,从而提升审美素养。同时,用正确的造 型观和扎实的造型技法使基础知识成为向创作转 化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