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第二版前言

本书第一版于2014年9月出版,得到了很多兄弟院校的支持和厚爱,获得了宝贵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时间飞快,会计专业的发展,新技术的出现,新法规的颁布,新的教学手段的不断涌现,使原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已经不合时宜。新版教材与时俱进,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思想融入书中,本书做了较为全面的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全书各章节加入课程思政相关内容。本书贯彻执行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各章内容都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旨,以知识点为载体,将立德树人切实落实到教材的全部章节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第二,把原来作为一章的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拆成了三章。拆分的主要原因在于日常教学中发现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庞杂,一章内容对于入门级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过大。在教学实践中,编写团队已将各项活动按照资金运动的顺序进行了拆分教学,故本次修订将这一章内容划小,一章一总结,规避掉过程较长引起的教学困难。

第三,与时俱进,修改书中的陈旧内容。原第1章的内容注重引入会计概念,对现代商业环境内容介绍较少,本次修订,希望学生更加熟悉现代商业环境,了解现代会计的应用范围,因此减少了对会计发展史的介绍,增加了企业组织形式、会计信息使用者等相关内容。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相关章节采购和销售活动所有例题和本章习题的增值税税率均改为13%。根据财政部2017年7月修订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相关规定,对第5章销售活动收入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更新。根据财政部2019年4月《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9〕6号)的规定,对第10章相关报表格式进行了调整。原第12章的内容陈旧,根据行业发展对其进行了修改,以使所有内容能满足当下环境下的教学使用。

一本好的教材不在于知识点的堆砌,也不在于紧追最新的技术和观点,而在于真正领悟 “教育公平”的思想。所谓的教育公平,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是教材对于受教育对象的实用性。对应用型本科的学生,本书不要求知识的大而全,而要求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打基础,并注重知识的“适用和够用”,在能力上则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书提供课件、习题答案等教学资源,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官网下载。

本书由广州新华学院张梦洮、林源担任主编,杨洁、白改侠担任副主编。其中,张梦洮主要负责各章内容的统筹、知识点更新和删补、案例修改等工作,林源主要负责全书修订工作的统筹安排和审核工作,白改侠主要负责全书课程思政内容的编写和融入,杨洁主要负责课后习题修订和PPT制作。

本书修订借鉴和参考了同行专家的有关著作,收益良多,在此深表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行不吝赐教,以便我们继续修订和完善。

编者

2023年10月基础会计学(第二版)第一版前言

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满足不断提升会计教学质量的要求,我们在认真总结以往教材编写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积累与体会,编写了这本《基础会计学》教材。

几年来,我们一直想为我们的学生写一本好的会计入门教材,让它成为学生的一位好老师,帮助学生顺利地进入会计的殿堂,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林林总总的会计学入门教材中,风格各异、各有千秋,但感觉真正得心应手的不多。长期的一线教学经历使我们感悟出,教材作为知识的传输媒介,不仅反映出作者对知识把握的透彻度,更浸透着作者教学经验的积累;写教材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对学生有透彻的了解。一本好教材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知识与教学艺术的有机结合。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在教材的篇章架构、内容选择、层次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做了许多努力,试图写出一本难度适中的、与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基础会计学》教材。由于本教材是会计学专业和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会计学的入门教材,其内容在后续专业课学习中起“奠基”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十分重视这本教材的基础性和实用性。

本教材的编写突出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以会计循环中的“三基”为主线,即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中贯穿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教材的结构上以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基础,以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为核心,系统阐述账户的设置方法、复式记账方法、凭证的填制方法、账簿的登记方法、成本的计算方法、财产清查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大环节中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运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初步系统地掌握。

第二,以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教学要求,教材中只对会计基本方法有根源性和指导性的会计基本理论作必要阐述,重点放在会计基本方法及其应用上,并注重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操作的有机结合,插入必要的案例,配备一定量的习题和实训资料,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三,以规范、适用、够用为原则。规范就是教材内容上要准确、有凭有据、符合会计规范要求;适用,就是编写中要关注对象群体。本教材服务于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会计初学者专业基础阶段的用书,所以,教材在内容、逻辑结构、语言表述等方面都要准确清楚、通俗易懂,做到“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够用,则是指教材的内容只要满足“三基”的内容需要就可以,不做延伸,以便使基础会计和后续的中级财务会计有一个层次的界限和良好的衔接。

本教材共10章,分别为总论、会计的对象、账户与复式记账、账户与复式记账法的运用——工业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及成本计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告、会计处理程序及会计工作的组织。

本教材由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孙晓梅任主编,林源、许彩玲、张梦洮任副主编。其中,第1、2、3章由孙晓梅编写;第4、7章由林源编写;第8、9、10章由许彩玲编写;第5、6章由张梦洮编写。本教材编写大纲由孙晓梅教授设定,最后由孙晓梅统稿。

本教材在编写中参阅了一些不同版本、不同层次的图书,从中受到了一些启发和借鉴,丰富了我们的思维和灵感,使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为此,向这些作者和出版者一并表示感谢。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支持与帮助!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无法使教材尽善尽美,缺点与错误也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