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PREFACE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强调,真正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 的。这充分说明,工匠几乎是伴随人类的历史出现的。人类早期制造工具是出于辅助劳动的 目的,最初将木头、石块、动物的骨头等天然材料通过加工制作成工具,这是手工艺的雏 形,它使人类迈出由猿到人的关键一步。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工具制作的工艺不 仅日益精湛,而且不断满足人类精神层面对美的追求,从凿磨石器工具到雕制玉器,从粗陋 的陶器到精美的瓷器,技艺不断精湛,工匠也就出现了。
在古代,所有从事手工技艺的人统称为匠人,如木匠、石匠、铁匠、铜匠、泥瓦匠等。荀况在《荀子·儒效》中说,“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意思是说,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为农夫,长期使用斧头等工具的人为工匠。《周礼·考工记序》:“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百工造物,造物之材,取自自然 (五材即石、土、木、金、革),匠人要充分了解自然物材的形状、性能,并根据材料本身的性状,施加人工,制 为器物,并为百姓所用,是百工的职责所在,对工匠从理论知识和技艺技能两个方面提出了 很高的要求。早在春秋时期,各种手工艺制作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鲁班则被世人推崇为
“百工圣祖”。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现代工艺已经取代了手工艺,当今社会是机械技术 工艺和智能技术工艺的时代,技艺水平的不断发展标志着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而学习鲁班 文化、传承鲁班精神、永远是培养匠心、涵养匠气、精研匠技的内核所在。
进入后现代工业社会,传统技艺工匠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机械技艺和智 能技艺,工匠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各行各业中,这就是现代工业领域里的新型工匠——机械技
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制造行动纲领的提出,我国要成为世
界制造强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升级转换,直接影响工业水准和制造
水准全面提升的就是精湛的技艺技能。因此,更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深蕴的工匠文 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鲁班文化和体现出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是传统工匠文化不 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省滕州市有着传承了 7300 年的“北辛文化”,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
邦”,是世界级科技巨匠墨子、鲁班、奚仲的故里。因此,发扬光大鲁班文化责无旁贷。本
鲁班文化与工匠精神 IV
着“挖掘、开发、研究、普及、传承”鲁班文化与工匠精神的原则,2017 年“鲁班文化与现代工匠精神研究”课题组成立,2018 年3 月此课题被立项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J18RB034),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形成了一批丰硕的研究成果,
本书便是研究成果之一。
本书包含6 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是百工圣祖,系统梳理了历史文献典籍中对鲁班其人其事的记载,真实还原鲁班其人其事,力求呈现一个真实的鲁班形象;第二章是匠人智慧,
以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切入点,着重阐述“匠人智慧”的精神实质与核心内涵,全 面分析“匠人智慧”的起源、发展及同中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联,让读者感受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伟大智慧和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璀璨文明;第三章是善国双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称
“墨子鲁班,善国双圣”,主要阐释了鲁班和墨子文化的内涵及传承、鲁班精神的实质和墨子思想的价值取向;第四章是工匠精神,论述了新时代工匠精神提出的重要意义、现代工匠精 神的内涵、创新文化与工匠精神的内在关系;第五章是大国工匠,介绍了工匠精神在我国的 薪火相传、传承和发扬,甄选了十位当代典型的大国工匠和六个大国重器的科研攻关过程,
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凝聚我国智慧中的重要作用;第六章是匠心筑梦,从教育、企业、 社会3 个层面探讨了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和路径。
我们虽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才刚刚起步。这些研究不可避免
地会存在缺憾,现将本书呈现给广大读者,也希望得到更多的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以使我 们在今后更加广泛、深入的探究中更加严谨、完善。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提供这些研究资料的专家学者致 以衷心的感谢!有些文献资料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也请作者能主动与我们 联系,以向您表示诚挚的谢意。在此也向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以精 益求精的态度对书稿反复校核修改,这是工匠精神真正的体现。
王光炎
2021 年3 月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