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今天的孩子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20多年前,当我用3500元为我创办的儿童发展研究与教育机构—“幸福泉”购买了一个仅有几年使用权的“ChinaChild.com”的国际域名时,我还在北京中关村一所幼儿园租用的6平方米的办公室里,策划为共和国的百岁华诞培育百万英才的“2049计划”。而今天,互联网的普及已经使3500元能够换来一个.com国际域名50年以上的使用权。

1998年,面对早期教育的国际浪潮,作为一名普通的知识分子,我们以“匹夫”之责,用一颗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心,联合有关部门策划并发起了中国婴幼儿潜能开发“2049计划”;今天,为迎接全球化智能时代,我们又举起了儿童创新教育的大旗..

在儿童教育领域,还有什么比教导孩子们如何有效思考、如何发挥创造潜能、如何成为一个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最终成为堪当大任的创新人才更有价值呢?创造如何创造的路径,发明如何发明的方法,是最有价值的创新。

2011年12月21日,我应邀在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创新方法研究会举办的“2011创新方法高层论坛”上演讲,在这个演讲中,我首次发表了巧思法(QEOSA)的初步研究成果。令人欣慰的是,作为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北京市科技计划百万资金支持的科研成果,近年来,我所发明的巧思法已使近千名幼儿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儿童创造力邀请赛中获奖,20多名幼儿获得“宋庆龄儿童创意发明奖”,数百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近百所幼儿园成为“学前创新教育实验基地”,有近200名幼儿的创意发明申请了国家专利,被授予中国发明协会“小小会员”荣誉称号。经巧思法培养的幼儿在国内外著名发明展中摘得22个金奖、17个银奖、43个铜奖,其中一个幼儿在第43届INOVA国际发明展上获得全场唯一一个最高奖—“最佳国际青少年发明奖”!有关学术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心理学、创造力研究和英才教育英文期刊(SSCI)上。巧思法也获得2017“世界华人发明大奖”金奖,并获得由国家教育部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等单位承办的2018年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最高奖—“SERVE”奖,是22个省教育厅、60多所高校申报的1658个项目中获奖的13个项目中唯一一个学前教育成果。这使幼儿教育在儿童创新教育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20年后,当我们的孩子步入社会时,那时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

人类正面临万年以来从未遇到过的最剧烈的大变局!人类社会将从“信息时代”跨入“智能时代”,从“知识时代”迈入“创新时代”。

在人类的历史上,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往往成为划分时代的里程碑。在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历史以1000年为时间计量单位;在电气工业时代,历史以100年为时间计量单位;而在互联网时代,历史以10年为时间计量单位,而且将越来越短。研究表明,从人类文明出现到今天,所有存储下来的信息的总和仅仅相当于如今人类两天创造的数据量。可以说,现在的一天几乎相当于农耕时代的1000年、工业时代的100年!人类产生的知识和信息的总量正在飞速增长!几乎每一个领域的小分支都可能耗尽一个人的毕生精力。一个人穷尽一生也不可能追赶上知识生产的速度!

不仅知识“爆炸”令人无所适从,行业、职业也正经历着快速迭代的迅猛变化。许多行业和职业都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或者消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现在还在学校学习、在幼儿园里做游戏的孩子,他们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60%都还没有“被发明”。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所要面对的现实,就如同好不容易成了会驾驶轮船的轮机师,却发现轮船已经开进了博物馆!当我们拼命地训练孩子“跑步”,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时,到了赛场,却无奈地发现,孩子们遭遇的是冲浪比赛、攀岩比赛..二三十年后,一辈子只干好一件事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奢侈的愿望,人们可能不到10年就得更换工作、自己创造工作或者从事完全崭新的工作。现在为孩子未来就业而准备的工作技能极有可能会变得毫无用处!专家们惊呼,我们正面临着完全无法准备的未来!

科学技术不仅将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还将颠覆性地改变人类赖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方式。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科学家们一致预测,当人脑通过植入的芯片与计算机相连时,互联网将进化成“脑联网”,人类将进化成“生物机器人”。科学家们发现,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大脑具有被称为“创造性器官”的前额叶皮质。谷歌首席科学家库兹韦尔写道:2030 年左右,我们可以利用肉眼看不见的“纳米机器人”通过毛细血管以无害的方式进入大脑,并将我们的大脑皮层与全世界的云端数据联系起来,合成一个新皮层,这样我们就有一个额外的大脑皮层了!可以想象,当今天我们使用的智能手机变得越来越小,小到成为只有细胞那么大的“纳米机器人”,钻进人的大脑,一端与脑细胞连接,另一端与全世界的云端数据连接,便形成了人脑和机器合二为一的全新的智能器官。这个拥有“脑机接口”、无所不能的新大脑,将存储并实时更新人类所有的新知识和新发现,它不仅可以瞬间调用世界上任何一种已有的知识,而且将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新知识。专家预测,这个时代的到来可能不会超过50年!也就是说,今天还在幼儿园里做游戏的孩子们,将来可能身处这个有史以来变化最剧烈的大变局中。

全世界都在思考:传统教育将如何面对一个几乎完全无法准备的未来?

未来的世界,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知识,而是人们摆脱困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时代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而是没有创新创业能力!

没有创造力还要立足社会,就如同剪去了翅膀却想展翅飞翔!

以就业为导向的传统教育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以创业为导向的新时代正扑面而来!

发展孩子的创造力,让他们未来有能力创造那些机器无法替代的工作,这才应该是教育的目标!以培养儿童创造力为核心,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后疫情时代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刚需,其可顺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每个孩子应对未来的必由之路!

创造力才是走向未来、创造未来、获得幸福的通行证!

人工智能时代对传统教育的强烈冲击,也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

人们常说,教育通过促进人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发展。但是,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从来就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发展只是手段,而幸福才是目的。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教育将以培养创造幸福的能力为核心价值,以既能创造人类的新文明,又能使人度过幸福的人生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新的时代,我们选择任何一种教育,最终目的都指向我们能为改变这个世界、为人类的新文明创造点什么,在为他人谋幸福的同时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如此,教育将成为真正崇高而伟大的事业。

教育如果不能成为改变世界的推进器、孩子们未来幸福的孵化器,便失去了它的根本价值,而只能堕落成耗费生命的“内卷”式的危险行当。

培养儿童创造幸福的能力,不仅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更需要方法和工具。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最重要的能力,是运用别人从来没有用过的方法,取得突破性原创成果的能力。如今,知识总量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复杂,成才周期越来越长。人们普遍认为,多数人的创造力很早就开始衰退,等到他们成才时,最有创造力的年华或许已经逝去,因此,我们需要一场真正的关于学习的革命!

在多年的创新教育实践中,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运用“直接法”,将人类真实的关于创新创造的方法加以提炼,并简化成儿童可以学习掌握的基本方法论,然后,让儿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学习这些方法,尝试学会解决“真问题”,使其成为毕生受用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法论?我们能不能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智慧,吸纳西方科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精华,探索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创新教育方法论?只有在创新的源头即方法论上突破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才能让更多的孩子成为创新人才,迎来创新人才辈出的新时代!这便是中国特色创新方法—巧思法:创造性最优问题解决方法论需要回答的问题!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以为发明创造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是他们对世间万事万物探索、发现和发明的灵光一现,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高级心理活动。“试错法”仍然是最重要的方法。就连“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也是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才成功发明了电灯。这也验证了他的一句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古以来,屈原《离骚》中的这句话一直是求索者的座右铭,但也是对求索过程中漫长岁月的无奈之叹!

巧思法颠覆了发明大王爱迪生的“试错法”,是儿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元操作法则”,是一种结构化的一般方法论。与美国创造学之父奥斯本博士发明的著名的解决问题的“头脑风暴”法不同,头脑风暴是“尝试—错误”模式,是“先开枪,后瞄准”,成功往往靠偶然的巧合与碰运气(终于有一枪蒙对了);而巧思法则走出了“尝试—错误”的泥潭,是“先瞄准,后开枪”,精准选定范围(优选思维)后(要求“鱼与熊掌兼得”)再头脑风暴(枪枪打在靶心上),创造了“尝试—成功”的模式。巧思法强调“既要..又要..”的优选思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庸智慧,其本质是“鱼与熊掌兼得”。它是上至解决国家争端,下至化解家庭矛盾都需要的智慧;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追求圆满的生活哲学。

巧思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儿童精彩的创意并非来自一种捉摸不定的灵感,而是可以运用结构化的方法获得的。发明创造不是天才人物的专利,而是普通孩子都可以掌握的一种能力。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完全有方法可依,有规律可循!

2018 年,中国科协曾对外公布,我们还有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240 多项“卡脖子”的技术需要攻克。后疫情时代,创新是摆脱困境之法,也是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

今天的孩子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当下的中国已不是几十年前一穷二白的时代。中国正面临着从经济大国向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与发扬,人类的新文明需要孩子们去发展、去创造..然而,二三十年后的创新人才在哪里?未来的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在哪里?就在今天我们的幼儿园里!就在我们的学校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造者!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幼童的启蒙抓起,建设人才强国必须从人力资源的源头抓起!今天的孩子们将是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强大后备力量,是最有希望的新一代!

近年来,我们在各地一直举办“教育的觉醒”论坛,大声疾呼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创新教育。教育的觉醒年代正在到来!

每一个孩子都有天赋的创造力,只待我们去“点燃”!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只有少数人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果敢行动的意识,他们的选择和努力是开创性事业的成功阶梯。

历史将永远铭记那些先知先觉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终有一天,人们可能会因为你的努力改变了孩子们的未来而向你致敬!